chóu mǎ shì láng jì jiǔ ( mǎ zǒng yě )
酬马侍郎寄酒(马总也)
yǔ hòu lái gèng hǎo rào chí biàn qīng qīng |
雨后来更好 绕池遍青青 |
liǔ huā xián dù zhú líng yè gù chuān píng |
柳花闲度竹 菱叶故穿萍 |
dú zuò shū wèi yàn gū zhēn jù néng xǐng |
独坐殊未厌 孤斟讵能醒 |
chí gān zhì rì mù yōu yǒng yù shuí tīng |
持竿至日暮 幽咏欲谁听 |
zī yóu kǔ bù shù zài dào suì jīng xún |
兹游苦不数 再到遂经旬 |
píng gài wū chí jìng téng lóng lǎo shù xīn |
萍盖污池净 藤笼老树新 |
lín wū míng yà kè àn zhú zhǎng zhē lín |
林乌鸣讶客 岸竹长遮邻 |
zi yún zhǐ zì shǒu xī shì jiǔ qú chén |
子云只自守 奚事九衢尘 |
《酬马侍郎寄酒(马总也)》古诗词释义:
韩愈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与隐逸结合的宁静画面,表达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下是逐段解释:
### 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
雨后的景致更加迷人,池塘周围被青草覆盖,一片生机盎然。这里的"青青"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 柳花闲度竹,菱叶故穿萍,
柳花悠闲地飘过竹林,菱叶故意穿过浮萍,仿佛是自然界的舞者,在水面上轻盈地舞蹈,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自由。
### 独坐殊未厌,孤斟讵能醒,
独自坐着,心境并未感到厌倦,孤独地饮酒,但是否能真正醉醒,似乎成了一个疑问,暗示着寻求心灵宁静的艰难与不易。
### 持竿至日暮,幽咏欲谁听,
手持鱼竿直至日落,幽静的咏唱,却无人倾听。这里表达了作者寻求精神交流的渴望与孤独感。
### 兹游苦不数,再到遂经旬,
这样的游玩次数不多,再次来访却已经过了十天。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珍惜与向往。
### 萍盖污池净,藤笼老树新,
浮萍覆盖在污浊的池塘上,反而让它显得干净;藤蔓缠绕着老树,却使老树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是对自然循环与生命力的一种赞美。
### 林乌鸣讶客,岸竹长遮邻,
林间的鸟儿鸣叫,似乎在惊讶访客的出现;岸边的竹子长势茂盛,遮蔽了邻近的景色。这里体现了自然界的动态与互动。
### 子云只自守,奚事九衢尘,
像扬雄那样只守着自己,何必在繁忙的都市中追逐尘世的纷扰。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追求个人内心宁静与远离世俗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池塘的美景和自然界的和谐,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内心的坚守。诗中流露出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美的深沉热爱,展现了韩愈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酬马侍郎寄酒(马总也)》古诗词赏析:
韩愈的这首诗《酬马侍郎寄酒》描绘了一幅雨后春景图,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开篇描绘
诗的开头便以“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描绘出雨后池边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更好”二字,不仅展现了雨后空气的清新,也暗示了作者对这一场景的格外喜爱。随后,诗人用“柳花闲度竹,菱叶故穿萍”来进一步渲染这一情景,通过“闲”和“故”,赋予自然景物以动态美和生命力,柳花悠闲地飘过竹林,菱叶有意地穿插在浮萍间,显示出自然界的和谐与灵动。
### 中间描绘
“独坐殊未厌,孤斟讵能醒”两句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欣赏自然美景时的内心感受,既有对美景的痴迷,又有对自己孤独状态的感慨。通过“殊未厌”和“讵能醒”这两个词语,既展现了诗人对美景的无限喜爱,也隐含了孤独中寻求解脱的渴望。
### 尾段描绘
后文“持竿至日暮,幽咏欲谁听”通过持竿垂钓直到日暮的情景,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沉浸于自然之中的精神状态。最后一句“兹游苦不数,再到遂经旬”表达了对这种难得的自然之美的珍惜与渴望再访的心情。通过“苦不数”和“遂经旬”,强调了诗人在繁忙生活中难得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以及对这种体验的深深怀念。
### 主题与情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后春景的美丽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以及在繁忙生活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孤独情感。诗中所流露出的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孤独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简单而纯粹的追求,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和情感层次,展现了韩愈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人文关怀与自然美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