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èng xíng bù mǎ shì láng ( mǎ zǒng , shí fù jìn gōng dōng zhēng )
赠刑部马侍郎(马总,时副晋公东征)
sī tú dōng zhèn chí shū yè chéng xiàng xī lái zǒu mǎ yíng |
司徒东镇驰书谒 丞相西来走马迎 |
liǎng fǔ yuán chén jīn zhuǎn mì yī fāng bū kòu bù nán píng |
两府元臣今转密 一方逋寇不难平 |
《赠刑部马侍郎(马总,时副晋公东征)》古诗词释义:
韩愈的这首《赠刑部马侍郎》诗中充满了对友人马总的赞扬和对其军事才能的肯定。让我们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司徒东镇驰书谒**:“司徒”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此处指马总担任的职位。诗中的“东镇”意指东征,可能指马总被派往东方执行军事任务。“驰书”表示快速传来的信件,“谒”意为拜见或拜会。整句意为:司徒(马总)被派遣东征,迅速传来了求见的信件。
2. **丞相西来走马迎**:“丞相”同样是古代的高级官职,这里可能指的是在西面的高层官员。“走马迎”意为骑马快速前来迎接。整句意为:丞相西面的高层官员骑马前来迎接司徒(马总)。
3. **两府元臣今转密**:“两府”指宰相府和三公府,泛指朝廷的中枢决策部门,“元臣”指的是大臣中的元老或重要人物。整句意为:作为朝廷中的重要大臣,马总如今在军事行动中扮演了更加紧密的角色。
4. **一方逋寇不难平**:“一方”指的是一个地区,“逋寇”指逃跑或流窜的敌人,“不难平”意味着平定叛乱或敌人并不困难。整句意为:在一个地区,即使有逃跑的敌人,也不难平定,赞扬了马总出色的军事能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述司徒(马总)被派遣东征的情景以及受到高层官员的重视和迎接,赞扬了马总的军事才能和他在平定叛乱方面的显著成就。全诗充满对友人的尊敬和对军事智慧的推崇。
《赠刑部马侍郎(马总,时副晋公东征)》古诗词赏析:
韩愈的这首《赠刑部马侍郎》体现了他对当时的政局、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通过对马总的描绘和赞颂,展现了他忠诚、勇猛、聪明和高超的军事才能。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开头描绘隆重的迎接场面
诗的开头,韩愈描绘了司徒和丞相分别从东西两方飞速赶来迎接马总的情景。这种“驰书”和“走马迎”的描写,既突出了马总在军事行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也展现了当时高层领导对他的重视和期待,以及军事行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 “两府元臣今转密”表达对马总的赞誉
“两府元臣今转密”一句,是对马总在朝廷中的地位和能力的高度赞扬。在古代,“两府”指的是宰相所在的中书省和枢密院,是朝廷的中枢决策机构。马总作为“元臣”,不仅在军事上有卓越的才能,也在政治上有深厚的根基,能够与这些顶级的官员紧密合作,体现了他能力的全面性和深广性。
### “一方逋寇不难平”表达对马总军事才能的肯定
最后一句“一方逋寇不难平”,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马总军事才能的肯定和对即将进行的东征行动的信心。这不仅是一种对马总个人能力的赞扬,也预示着对即将实现的和平与胜利的期待。通过这句话,韩愈向读者展现了马总在面对敌人时的冷静与自信,以及他对局势的准确判断。
### 总结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精炼的语言,不仅展现了马总的个人形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优秀将领的普遍价值观。韩愈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忠诚、勇敢、智慧和军事才能的高度赞赏,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军事行动和国家统一的重视。这首诗在赞美马总的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对国家统一和和平的向往,体现了文学作品在历史叙述和社会价值判断中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