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péi xiàng gōng dōng zhēng tú jīng nǚ jǐ shān xià zuò
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几山下作
hóng qí zhào hǎi yā nán huāng zhēng rù zhōng tái zuò shì láng |
红旗照海压南荒 征入中台作侍郎 |
zàn cóng xiàng gōng píng xiǎo kòu biàn guī tiān què zhì shí kāng |
暂从相公平小寇 便归天阙致时康 |
《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几山下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为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几山下所作的一首和诗,其中包含了几个历史和官场的典故,以及对裴相公的赞赏与祝愿。我们逐句解释:
1."红旗照海压南荒":诗句描绘了裴相公东征时,其军队的旗帜(红旗)照耀海洋,所向披靡,压倒了南方的荒蛮之地。这里“南荒”指南方的边远之地,通过红旗的比喻,展示了裴相公军队的雄壮和胜利。
2."征入中台作侍郎":裴相公在东征后,进入了中台(古代官署名,类似于政府的中枢)担任侍郎(官职名,侍郎是中书省、门下省的副长官)。这句诗意在赞美裴相公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卓越成就,以及其被朝廷重用的荣耀。
3."暂从相公平小寇":意思是裴相公暂时离开朝廷,前往前线平定了一些小规模的叛乱或敌人。"小寇"暗示了叛乱或敌人的规模不大,但需要裴相公的领导和才能来处理。
4."便归天阙致时康":裴相公平定叛乱后,很快返回京城,通过其卓越的治国才能,为国家带来了繁荣和安定。"天阙"是古代对天子居所的尊称,此处借指朝廷,表达裴相公回到朝廷后,能带来国家的安宁与昌盛。
整首诗通过描绘裴相公的东征与归来,展现其军事与政治的双重成就,表达了对裴相公能力与贡献的高度赞扬,以及对其为国家带来和平与繁荣的美好祝愿。
《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几山下作》古诗词赏析:
韩愈的这首诗《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几山下作》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篇,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对正义和对裴相公(裴度)的颂扬之情。以下是对诗中各句的赏析:
1. **红旗照海压南荒**:首句用“红旗”象征国家的力量,以及裴相公率领的军队,表示裴相公东征的军队如同红日照耀大海,所向披靡,征服了南方的荒蛮之地,用以突出其军事才能和远征的壮烈。
2. **征入中台作侍郎**:此句中的“中台”指的是中央政权的最高官署,裴相公被任命为侍郎,说明他不仅在军事上有功,也被朝廷看重,担任了重要的政治职务,体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对国家的贡献。
3. **暂从相公平小寇**:此句描述裴相公暂时离开了朝廷,投身于平定小规模的叛乱之中。这里的“小寇”指的是局部的、较为轻微的叛乱,与首句的“南荒”形成对比,展现了裴相公的多面才能——不仅能够平定大规模的敌人,也能处理小规模的动荡,显示出其领导力和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
4. **便归天阙致时康**:最后一句中的“天阙”是皇宫的代称,象征权力的中心。诗人用这一词语表达了对裴相公结束军事任务、归来时给国家带来安定与繁荣的期望。通过“致时康”(使国家康泰),诗人表达了对裴相公的极高评价,以及对裴相公将带来的社会和谐和国家昌盛的期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裴相公东征途中的壮丽景象和其在军事和平治上的功绩,表达了对他的崇敬之情。诗中不仅展现了裴相公的军事和政治才华,还寄托了对国家和平与繁荣的深沉期待。韩愈的这首诗是一首既赞美了裴相公的个人成就,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