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kǔ hán gē

苦寒歌

作者:韩愈 
sì hǎi shī cháo xué     liǎng dōu kùn chén āi
四海失巢穴   两都困尘埃
gǎn ēn yóu wèi bào     chóu chàng kōng yī lái
感恩由未报   惆怅空一来
qiú pò qì bù nuǎn     mǎ léi míng qiě āi
裘破气不暖   马羸鸣且哀
zhǔ rén qíng gèng zhòng     kōng shǐ jiàn fēng cuī
主人情更重   空使剑锋摧

《苦寒歌》古诗词释义:

韩愈的《苦寒歌》表达的是在极度严寒的环境下,一种对社会困境、个人挫折和自我反思的深刻感慨。以下是逐段解释:

### 四海失巢穴, 两都困尘埃

"四海失巢穴",指的是全国范围内,人们流离失所,没有了安身之地,象征着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两都困尘埃",则是对两个主要城市(可能指长安和洛阳)遭受的困苦的描绘,尘埃暗示了战乱、饥荒或生活条件的恶劣。整体而言,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全国性的苦难画卷。

### 感恩由未报, 惆怅空一来

"感恩由未报",表达的是内心对于他人的恩惠始终未能回报的愧疚感。这可能是对某位朋友、资助者或任何在困难时期伸出援手的人的感激之情未能及时表达和回报的遗憾。"惆怅空一来",则可能是前往某地或是参加某个重要场合后,感到的孤独、失落或是未能实现某种期望的情绪。这两句诗反映了一个人内心的矛盾和遗憾。

### 裘破气不暖, 马羸鸣且哀

"裘破气不暖",形容穿着破损的裘衣,无法带来温暖,这里可能是在暗示生活条件的艰苦,或是经济上的困窘,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无法得到。"马羸鸣且哀",描绘了在严寒中骑马,马匹因瘦弱而疲惫,发出哀鸣,这不仅反映了环境的恶劣,也可能是对处境艰难的一种隐喻,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及周围人境遇的同情和哀叹。

### 主人情更重, 空使剑锋摧

"主人情更重",可能指的是主人对来访者或是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深厚情谊。这句强调了在艰难时期,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情感联系更加珍贵和重要。"空使剑锋摧",可能是在比喻即使在困难时期,个体仍然保持着内心的坚韧和正义,即使遭遇挫折,也不会轻易放弃原则或信念,这里的"剑锋"可能象征着个人的坚持和斗争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绘,表达了在极端环境下的感慨、挣扎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反思。韩愈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己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也传递了在逆境中保持希望和坚持的重要性。

《苦寒歌》古诗词赏析:

《苦寒歌》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一首诗,该诗通过描绘主人公在苦寒环境中面临的种种困境,传达出作者对社会不公、个人困顿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深切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描绘的背景**:“四海失巢穴, 两都困尘埃”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景象。这里的“四海”、“两都”分别指全国和两个主要都城,意在展现整个国家和城市都陷入了混乱和困苦之中。

2. **情感的层层递进**:“感恩由未报,惆怅空一来”,诗人表达出对未能报答恩情的遗憾和内心的哀伤,体现了对人情世故和道义的重视。接着,“裘破气不暖,马羸鸣且哀”通过自然环境的恶劣(裘破衣薄、马瘦声哀)进一步深化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艰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3. **对比与转折**:“主人情更重,空使剑锋摧”,在极端艰难的境遇下,诗人的主人却给予了更多的关怀与理解,这一情节不仅增加了诗作的情感深度,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温情。然而,“空使剑锋摧”暗示了诗人内心更加沉重,即使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内心的坚韧与执着并未被磨灭,反而愈发坚定。

4. **主题与意境**:《苦寒歌》不仅描绘了个人在苦寒环境下的困境,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忧虑、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以及对人性温暖的渴望。韩愈通过此诗展现了自己作为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总之,《苦寒歌》以其深情的笔触和丰富的象征意象,展示了韩愈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个人情感的真挚流露,是一首具有强烈时代感和个人色彩的优秀诗作。

韩愈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