ǒu shū
偶书
zhí dào sāng gàn běi féng jūn yè bù mián |
直到桑干北 逢君夜不眠 |
shàng lóu yāo jiǎo jiàn huái tǔ yǎn jīng chuān |
上楼腰脚健 怀土眼睛穿 |
dòu bǐng hán chuí dì hé liú dòng chè tiān |
斗柄寒垂地 河流冻彻天 |
jī hún qì xiāng xiàng hé shì yǒu shī piān |
羁魂泣相向 何事有诗篇 |
《偶书》古诗词释义:
《偶书》是唐代诗人刘叉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对这首诗的每一句进行逐段解释:
1. **直到桑干北,逢君夜不眠,**
这句诗意味着诗人直到北方的桑干河旁才遇见了朋友。夜晚的相聚使得诗人无法入睡,心中充满了对好友的期待和欢聚的兴奋。
2. **上楼腰脚健,**
这句描绘了诗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甚至在夜晚能轻松地登楼,显示了他精神状态的良好。
3. **怀土眼睛穿,**
"怀土"在这里指思念家乡,诗人的眼睛似乎因为思念家乡而感到空洞或疲惫,表达了深深的乡愁。
4. **斗柄寒垂地,**
“斗柄”指的是北斗七星的柄部,这句描绘了冬夜北斗星似乎垂挂在地面上,强调了夜晚的寒冷和深邃。
5. **河流冻彻天,**
这句诗写出了河流在寒冷的冬夜被冰封,直到冻结到与天空相接,形象地展现了冬夜的寒冷和寂静。
6. **羁魂泣相向,**
“羁魂”指的是漂泊在外、无法安定的灵魂。这句描绘了诗人漂泊在外,孤独的灵魂在向远方哭泣,表达了漂泊的痛苦和对故乡的思念。
7. **何事有诗篇,**
最后一句提出了一个疑问:是什么原因让诗人有创作诗篇的冲动?这句可能是诗人对自己创作动机的自问,或者对诗文本身力量的一种感慨。
综上所述,《偶书》通过描绘与友人深夜相聚、上下楼、怀土的思绪、夜晚的寒冷、河流的冰冻以及漂泊灵魂的哭泣等场景,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包括对朋友的珍惜、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在寒冷冬夜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努力。
《偶书》古诗词赏析:
《偶书》是唐代诗人刘叉的一首诗,通过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思乡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联:直到桑干北,逢君夜不眠**。这两句诗开篇即营造出一种相遇的惊喜和夜不能寐的氛围。桑干北在古代诗歌中往往象征着遥远或艰难的旅程,这里的“桑干北”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故乡与现在的所在地相隔甚远,而“逢君”则表示遇到了一位重要的人物或朋友,这份相遇带来的喜悦促使诗人整夜未眠。
2. **颔联:上楼腰脚健,怀土眼睛穿**。这句中“上楼腰脚健”看似描述了诗人在高楼上的轻松姿态,实则可能暗含着诗人虽身体上能够应对艰难的环境,但内心对故乡的思念却让他的眼睛充满了忧伤和渴望。这种对比强烈地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3. **颈联:斗柄寒垂地,河流冻彻天**。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冬夜的寒冷、斗柄的低垂、河流的冻结,不仅营造了寒冷凄清的环境氛围,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寒冷、孤独与无奈。这些意象的选择,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凝重。
4. **尾联:羁魂泣相向,何事有诗篇**。尾联的前半句“羁魂泣相向”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内心孤独无助的痛苦情绪,一个“泣”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灵魂深处的哀伤。后半句“何事有诗篇”则是在问自己,尽管如此,为何还在寻找表达情感的方式——写诗。这不仅揭示了诗人通过创作来寻求情感寄托的内在动机,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艺术与情感表达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远方朋友的相遇之喜,更有对故乡深深的怀念和对自身孤独境遇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