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èng shàng tiān ( cǐ hòu shí shǒu , bìng hé liú měng )
梦上天(此后十首,并和刘猛)
cán lì bàn zhāng yú shí sì huī xīn xuě bìn liǎng qī rán |
残历半张馀十四 灰心雪鬓两凄然 |
dìng zhī xīn suì yù lóu hòu cóng cǐ bù míng zhǎng qìng nián |
定知新岁御楼后 从此不名长庆年 |
juǎn sì bǎi yī shí bā |
卷四百一十八 |
《梦上天(此后十首,并和刘猛)》古诗词释义:
元稹的这首诗《梦上天》表达的是一种在时光荏苒、年华易逝中深感岁月无情的感慨。我们来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1. **残历半张馀十四**:这里的“残历”指的是已经过去的时间,也就是日历的一半被使用,剩下的是新的一年,似乎指诗人岁末之感,表示时间的流逝。
2. **灰心雪鬓两凄然**:诗人在这里用“灰心”来形容内心的失落和疲惫,而“雪鬓”则是形容两鬓如雪,暗示着岁月的无情和自己的年老。整句话表达的是对岁月流逝、自身老去的无奈和悲哀。
3. **定知新岁御楼后**:这句话可能是在暗示朝廷的某些庆典或者活动。这里的“御楼”是古代帝王在重大的节日或庆典时会登上的平台,因此“新岁御楼后”可能是指新年到来后,宫廷的庆祝活动。诗人说“定知”,似乎是在预示,自己已经知道在这些活动之后,可能意味着更远的别离或者结束。
4. **从此不名长庆年**:长庆是唐朝宪宗的年号,这里“不名长庆年”可能是在感慨时间的流逝,暗示诗人对于未来的担忧,担心自己不会见证这个时代的更迭,可能是对个人生命的终结的一种预感。
这首诗整体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个人老去的哀伤和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元稹在这首诗中用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对生命流逝的深切感悟,是一种典型的文人对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的感慨。
《梦上天(此后十首,并和刘猛)》古诗词赏析:
元稹的这首诗《梦上天》,是其诗集中富有深意的一首作品。从标题看,这组诗或许是对友人刘猛的回应,探讨或反思某些政治、社会或个人经历中的深刻主题。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情感基调**:“残历半张馀十四,灰心雪鬓两凄然”这两句开篇,以个人的年龄、经历和外貌特征,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沧桑感。残历代表时间的流逝,半张则暗示生命的有限。灰心与雪鬓是衰老和世事变迁的象征,其中透露出一种对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可能对过往经历的反思。
2. **政治隐喻**:“定知新岁御楼后,从此不名长庆年”这两句通过“新岁御楼”和“长庆年”这样的词汇,隐喻了政治权力的更迭和特定时期的政治氛围。御楼可能是指皇帝接见群臣、举行仪式的地方,长庆年则指中国历史上唐穆宗的年号(821-824年),这里或以“长庆年”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代称,反映作者对某个时期政治状态的观察和感受。这两句暗示了作者对权力更迭、政治动荡的敏感与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政治时局紧密联系的深刻认识。
3. **个人感慨**:全诗除了对个人命运和政治变化的反思外,还可能蕴含着对生命意义、历史长河中个体价值的思考。残历与灰心的描述,不仅是对个人衰老的哀叹,也是对时间无情流逝、个人价值可能被历史大潮淹没的忧思。
4. **艺术特点**:这首诗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具体意象(如残历、灰心、雪鬓、新岁御楼、长庆年)来传达深层意义,语言凝练,情感深沉,体现了元稹在诗歌创作中对社会现实、个人情感和历史思考的融合。
总之,《梦上天》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政治变迁和个人对时间、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元稹作为一位诗人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理解,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