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ì yuǎn qū

忆远曲

作者:元稹 
dǒng táo dǒng táo dǒng zhuó táo     kāi kēng gē jiǎ shēng láo cáo
董逃董逃董卓逃   揩铿戈甲声劳嘈
wān wān shēn qí zhī yàn yàn     rén jiē shù tàn yuē
剜剜深脐脂焰焰   人皆数叹曰
ěr dú bù yì nián nián qǔ wǒ shēn shàng gāo     gāo xiāo gǔ jǐn yān huǒ sǐ
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   膏销骨尽烟火死
cháng ān chéng zhōng zéi máo qǐ     chéng mén sì zǒu gōng qīng shì
长安城中贼毛起   城门四走公卿士
zǒu quàn liú yú zuò tiān zi     liú yú bù gǎn zuò tiān zi
走劝刘虞作天子   刘虞不敢作天子
cáo mán cuàn luàn cóng cǐ shǐ     dǒng táo dǒng táo rén mò xǐ
曹瞒篡乱从此始   董逃董逃人莫喜
shèng fù xiāng huán xiāng zhěn yǐ     féng zhuì nán chéng cái pò yì
胜负相环相枕倚   缝缀难成裁破易
hé kuàng qū zhēn bù néng shēn qiǎo zhǐ     yù xué cái féng xū zhǔn nǐ
何况曲针不能伸巧指   欲学裁缝须准拟

《忆远曲》古诗词释义:

《忆远曲》是元稹创作的一首诗,通过这首诗,元稹回顾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并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以下是逐段解释:

### 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铿戈甲声劳嘈

开篇直指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董卓,他曾经是乱世中的军事强人。这里的“董逃董逃董卓逃”是以回文的形式强调了董卓的逃亡,同时“揩铿戈甲声劳嘈”则描述了战场上激烈的厮杀声,充满了紧张与混乱。

### 撒剜深脐脂焰焰,人皆数叹曰

这一句提到了战争中士兵牺牲的情景。"剜剜深脐脂焰焰"描述了战场上士兵的血液和油脂燃烧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人皆数叹曰"则表达出人们对战争死亡的惋惜和哀悼。

### 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膏销骨尽烟火死

这里元稹用较为夸张的手法,指出战争不断,每年都在消耗士兵的生命。"年年取我身上膏",暗指战争中不断征调兵源,将士兵的生命消耗殆尽。"膏销骨尽烟火死"形象地描述了士兵在战场上死亡的惨状。

### 长安城中贼毛起,城门四走公卿士

此句转而描述了另一个历史事件,即长安城中叛乱的兴起,公卿士大夫四散逃亡。"贼毛起"比喻叛乱的爆发如同乱草一样迅速蔓延,"城门四走公卿士"则是形容政局动荡时高官们纷纷逃命的情景。

### 走劝刘虞作天子,刘虞不敢作天子

这一句讲述了一个历史上的转折点,即在叛乱中,人们希望刘虞能站出来成为领袖,但刘虞却拒绝了这个责任。"走劝刘虞作天子"表达了民众的期望,而"刘虞不敢作天子"则展示了刘虞作为领导者所面临的道德与责任的考量。

### 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董逃人莫喜

元稹通过这一句揭示了曹操篡权的历史事实,同时也对董卓的逃亡持有一种警示性态度。"曹瞒篡乱从此始"明确指出了曹操之后的政局动荡,而"董逃董逃人莫喜"则告诫人们,历史的变迁常常伴随着痛苦和教训,不应盲目乐观。

### 胜负相环相枕倚,缝缀难成裁破易

这一句表达了在历史的变迁中,胜利与失败总是相依相存,局势难以预知,犹如裁缝缝制衣物时的困难与裁剪衣物的轻松形成对比,强调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 何况曲针不能伸巧指,欲学裁缝须准拟

元稹通过这一句引出对个人命运的反思,表示即使是技艺高超的裁缝,在面对复杂的衣物裁剪时也可能感到力不从心。这里的"曲针不能伸巧指"象征着在复杂的历史和个人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欲学裁缝须准拟"则表达了面对挑战时需要周密规划和准备的智慧。

整首诗以丰富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寓言式地探讨了战争、政治变革、个人命运等主题,同时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思考和对和平、稳定生活的向往。

《忆远曲》古诗词赏析:

《忆远曲》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内容深沉、意象丰富,通过历史事件的回忆和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命运的思考。这首诗以"董逃"为题眼,暗指东汉末年董卓之乱的历史事件,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乱世中人民的苦难和历史的无奈。

首先,诗的开头部分通过"董逃董逃董卓逃"的重复,迅速将读者引入到历史情境中。"揩铿戈甲声劳嘈"描写战场上的嘈杂与紧张,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剜剜深脐脂焰焰"则以形象的比喻,表现了在战乱中人民的生活之艰难,他们的生活资源被无情剥夺,如同被割取膏脂,生命之火在即将熄灭之际还在挣扎。

接着,诗人通过"人皆数叹曰"的叙述,传达出人们对战争的普遍哀叹,强调了这种苦难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则将战争对人民的剥夺具体化,深化了主题。"膏销骨尽烟火死"形象地描绘了人民在战争中所承受的苦难,生命在战火中凋零,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之后,诗人将笔触转向历史事件,回顾了董卓乱后长安城的动荡,以及乱世中公卿士大夫的流亡和政治的更迭。"走劝刘虞作天子"的描述,反映了权力更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刘虞不敢作天子,曹瞒篡乱从此始"则暗示了权力的交替最终导致了曹操篡位的开始,历史的车轮难以预测,乱世中难以找到稳定的归宿。

最后,"董逃董逃人莫喜,胜负相环相枕倚"总结了历史的循环和斗争的无常,"缝缀难成裁破易"则寓意着历史的难以修补和现状的容易打破。"何况曲针不能伸巧指,欲学裁缝须准拟"将个人与社会、历史的宏大主题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力量的限制和对历史进程不可逆转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敏锐洞察,以及对人性、命运的深刻思考,是元稹诗中具有深邃历史感和社会批判性的作品之一。

元稹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