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ǎn huái ( zì cǐ hòu shī zài wèi cūn zuò )
遣怀(自此后诗在渭村作)
wǒ mào bù zì shí lǐ fàng xiě wǒ zhēn |
我貌不自识 李放写我真 |
jìng guān shén yǔ gǔ hé shì shān zhōng rén |
静观神与骨 合是山中人 |
pú liǔ zhì yì xiǔ mí lù xīn nán xùn |
蒲柳质易朽 麋鹿心难驯 |
hé shì chì chí shàng wǔ nián wèi shì chén |
何事赤墀上 五年为侍臣 |
kuàng duō gāng juàn xìng nán yǔ shì tóng chén |
况多刚狷性 难与世同尘 |
bù wéi fēi guì xiāng dàn kǒng shēng huò yīn |
不惟非贵相 但恐生祸因 |
yí dāng zǎo bà qù shōu qǔ yún quán shēn |
宜当早罢去 收取云泉身 |
《遣怀(自此后诗在渭村作)》古诗词释义:
### 逐段解释诗词意思:
#### 作者:白居易
#### 标题:遣怀(自此后诗在渭村作)
---
#### 首段
**我貌不自识, 李放写我真,** - 诗人在说他自己的外貌不认识,但李放画了他的真容。表达的是自我认知与他人眼中的形象之间的不同。
**静观神与骨, 合是山中人,** - 在静观审视之下,自己的精神与骨相似乎都与山中隐士相符。这里的“山中人”比喻的是与世无争、隐居的隐士形象。
**蒲柳质易朽, 麋鹿心难驯,** - 以“蒲柳”(易枯的水杨柳)比喻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寿命,以“麋鹿”比喻难以驯服的心性。暗示了生命和性格的局限。
**何事赤墀上, 五年为侍臣,** - 为什么会在皇宫的赤墀(宫殿内的红色台阶)上,担任侍臣五年?表达了对过往官场生涯的自省和反思。
**况多刚狷性, 难与世同尘,** - 由于我本性刚正不阿,难以与世俗的风气同流合污。强调了自己的性格特质与世俗之间的矛盾。
**不惟非贵相, 但恐生祸因,** - 不是我不适合高贵的地位,只是担心这样可能会招致祸端。表达了对官位与自身性格冲突的担忧。
**宜当早罢去, 收取云泉身,** - 应当尽早辞官退隐,追求自由自在的云水生涯。表达了对远离官场、过隐居生活的向往。
---
综上,这首诗通过白居易的自省与反思,反映了他对自己性格、官场生涯以及理想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诗人在官场多年后,可能因自我认知、性格特点与官场环境的冲突而产生了退隐的念头,表达了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
《遣怀(自此后诗在渭村作)》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遣怀》诗,充满了对个人命运、社会环境以及自我价值的深沉思考。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己身世和仕途的深刻反思。下面,我们来逐一赏析诗中表达的几个关键点:
1. **自我认知与他人视角**:诗的前四句通过描绘自己在李放笔下的画像,表达了对自我认知的思考。白居易以“我貌不自识”起笔,点明了自我认知的难度。通过他人的描绘(“李放写我真”),他开始尝试理解自己,进而感慨“静观神与骨,合是山中人”,即他内在的神韵与骨骼仿佛与山林中的自然之物相契合,暗示了作者渴望归隐山林的心愿。
2. **自然与人的对比**:“蒲柳质易朽,麋鹿心难驯”两句运用比喻,通过自然界的蒲柳(易朽之木)和麋鹿(难以驯服的野生动物)来映射自己的人生态度。蒲柳比喻自身的易逝与脆弱,麋鹿则象征作者不愿被世俗束缚、心性自由不羁的个性。
3. **对官场的反思**:“何事赤墀上,五年为侍臣”描写了作者在官场的经历,暗示了他在朝为官的五年里所感受到的苦楚与矛盾。“赤墀上”指宫廷,这反映了他身处权力中心但内心挣扎的境遇。接下来,“况多刚狷性,难与世同尘”表达了作者个性刚直、不妥协的性格与当时复杂官场的格格不入。
4. **对身份与命运的质疑**:“不惟非贵相,但恐生祸因”显示出作者对自己身份与命运的反思。他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富贵的外在形象(“非贵相”),担心自己的性格可能会引来祸端(“生祸因”)。这反映了他对社会价值观的质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担忧。
5. **归隐的渴望与决心**:“宜当早罢去,收取云泉身”是整首诗的主旨所在,表达了作者对回归自然、逃离尘嚣的强烈愿望。在这里,云泉不仅象征了自然的清幽与宁静,也是作者理想中的生活方式和心灵归宿。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遣怀》诗通过深邃的自我反思和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对个人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渴望。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唐朝社会中士大夫阶层对理想生活与个人价值的探索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