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chū shān yín

出山吟

作者:白居易 
xià mǎ èr lín sì     xiāo rán jìn qīng cè
下马二林寺   翛然进轻策
cháo wèi gōng fǔ lì     mù zuò líng shān kè
朝为公府吏   暮作灵山客
èr yuè kuāng lú běi     bīng xuě shǐ xiāo shì
二月匡庐北   冰雪始消释
yáng cóng chōu míng yá     yīn dòu xiè quán mài
阳丛抽茗芽   阴窦泄泉脉
xī xī fēng tǔ nuǎn     ǎi ǎi yún lán jī
熙熙风土暖   蔼蔼云岚积
sàn zuò wàn hè chūn     níng wèi yī qì bì
散作万壑春   凝为一气碧
shēn xián yì piāo bó     guān sàn wú qiān pò
身闲易飘泊   官散无牵迫
miǎn bǐ shí bā rén     gǔ jīn tóng cǐ shì
缅彼十八人   古今同此适
shì nián huái kòu qǐ     chǔ chù xīng bīng gé
是年淮寇起   处处兴兵革
zhì shì láo sī móu     róng chén kǔ zhēng yì
智士劳思谋   戎臣苦征役
dú yǒu bù cái zhě     shān zhōng nòng quán shí
独有不才者   山中弄泉石

《出山吟》古诗词释义:

### 《出山吟》解读

#### 开篇(下马二林寺,翛然进轻策)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从繁忙的政务中解脱出来,骑着马前往位于两林之间的寺庙。"下马"意味着从官府的忙碌中暂时抽身,"翛然"表达了内心的轻松自在,"进轻策"则是形容以轻便的步行进入寺庙,展现出诗人内心的超脱与放松。

#### 中间(朝为公府吏,暮作灵山客)

这里诗人在对比中强调了身份的转变,从早上的公府官员到晚上的灵山访客。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从世俗的束缚到自然的亲近,也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自然、精神生活的向往。

#### 描述春天的庐山(二月匡庐北,冰雪始消释)

诗人描述了二月的庐山,北面的冰雪开始融化。春季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机。这种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是对季节更替的赞美,也隐含着诗人内心对生命、希望和新生的向往。

#### 茶与泉(阳丛抽茗芽,阴窦泄泉脉)

这两句诗聚焦于庐山的自然之美,阳坡上茶树的嫩芽破土而出,象征着春天的生机;阴凉处泉脉的流动,潺潺流水如同生命的血液。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细腻与丰富,也隐含了诗人对生活中的简单快乐与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追求。

#### 风土与云岚(熙熙风土暖,蔼蔼云岚积)

风土温暖,云雾汇聚,诗人通过这种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庐山环境的赞美,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平和。这种景象的和谐美好,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逍遥与隐逸(身闲易飘泊,官散无牵迫)

诗人表达了在自由与散逸状态下的自在生活态度。"身闲"意味着身心的自由,"无牵迫"则体现出对束缚与责任的超越。这种生活状态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古今同此适(缅彼十八人,古今同此适)

这里诗人提到了历史上的文人雅士,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缅"字传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敬意,"十八人"可能是指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隐逸文人,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古今文人对自然、对闲适生活的共同追求与向往。

#### 结尾(是年淮寇起,处处兴兵革,智士劳思谋,戎臣苦征役)

这一部分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描述。"淮寇起"指地方上的动荡不安,"兵革"代表战争,"智士劳思谋"与"戎臣苦征役"则分别描绘了知识分子为国家出谋划策的劳苦与武将征战的艰辛。这一转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

#### 最后(独有不才者,山中弄泉石)

在如此混乱的社会背景下,诗人表达了对那些选择在山中闲适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人雅士的敬佩与羡慕。"不才者"可能是指那些无意追求功名利禄,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的隐士,他们的存在成为诗人内心追求宁静生活的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综上所述,《出山吟》通过描绘从官府到山林的转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出山吟》古诗词赏析:

《出山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界之美的赞叹。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的结构与主题
《出山吟》通过描述诗人从官场退隐,选择在庐山享受自然之乐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由、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反思了官场的劳碌与战争的残酷。

### 第一节:出仕与退隐
“下马二林寺,翛然进轻策”,诗人从官府退隐,踏入宁静的山林,展现出内心的轻松与自在。“朝为公府吏,暮作灵山客”,从早上的政务忙碌到晚上的山林闲适,表达了诗人对两种生活方式的鲜明对比。

### 第二节:自然美景的描绘
“二月匡庐北,冰雪始消释”,诗人在春暖花开的二月,来到庐山北面,感受到了冰雪融化带来的生机。通过“阳丛抽茗芽,阴窦泄泉脉”,描绘了山中茶叶的嫩芽破土而出,泉眼悄悄流淌的画面,体现了对自然生长之力的赞美。

### 第三节:官场与自然的对比
“熙熙风土暖,蔼蔼云岚积”,诗人用温暖的风、聚集的云雾来形容春天的庐山,与官场的复杂、忙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散作万壑春,凝为一气碧”,万壑春光与一气碧色,象征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与官场的纷扰形成对比。

### 第四节:个人与社会的反思
“身闲易飘泊,官散无牵迫”,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相结合。在“缅彼十八人,古今同此适”中,诗人引出了历史上的十八人,表达了对古人与自己追求自由生活的一致性,同时也对社会变迁、个人选择进行了深思。

### 第五节:国家与个人的关怀
“是年淮寇起,处处兴兵革,智士劳思谋,戎臣苦征役”,这一节中,诗人将个人的隐逸生活置于国家动荡的大背景下,表现了对战争与动荡的忧虑,同时也对那些在战争中劳碌和牺牲的智士、戎臣表示同情。

### 总结
《出山吟》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从官场退隐到自然的转变过程,表达了对自由与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这首诗情感丰富,寓意深远,展现了白居易诗作的深邃与人文关怀。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