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èng sū shào fǔ
赠苏少府
wǔ nián zhí hàn lín sì nián lì xún yáng |
五年职翰林 四年莅浔阳 |
yī nián bā jùn shǒu bàn nián nán gōng láng |
一年巴郡守 半年南宫郎 |
èr nián zhí lún gé sān nián cì shǐ táng |
二年直纶阁 三年刺史堂 |
fán cǐ shí wǔ zài yǒu shī qiān yú zhāng |
凡此十五载 有诗千馀章 |
jìng xīng zhōu wàn xiàng tǔ fēng bèi sì fāng |
境兴周万象 土风备四方 |
dú wú luò zhōng zuò néng bù xīn liàng liàng |
独无洛中作 能不心悢悢 |
jīn wèi qīng gōng zhǎng shǐ lái yóu cǐ xiāng |
今为青宫长 始来游此乡 |
péi huí yī jiàn shàng pì nì sōng shǎo bàng |
裴回伊涧上 睥睨嵩少傍 |
yù wù zhé yī yǒng yī yǒng qīng yī shāng |
遇物辄一咏 一咏倾一觞 |
bǐ xià chéng shì hàn juǎn zhōng tóng bǔ wáng |
笔下成释憾 卷中同补亡 |
wǎng wǎng gù zì shěn yǎn hūn xū bìn cāng |
往往顾自哂 眼昏须鬓苍 |
bù zhī lǎo jiàng zhì yóu zì fàng shī kuáng |
不知老将至 犹自放诗狂 |
《赠苏少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给苏少府的赠诗,通过回顾自己的官场生涯,表达了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于未能将自己在洛阳的生活记录入诗的遗憾。以下是逐段解释:
1. **五年职翰林,四年莅浔阳,一年巴郡守,半年南宫郎,二年直纶阁,三年刺史堂,凡此十五载,有诗千馀章**:白居易在这十五年的官职生涯中,担任了包括翰林、浔阳县令、巴郡太守、南宫郎、纶阁直学士、刺史等职,创作了超过一千首诗歌。这一段概述了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的成就。
2. **境兴周万象,土风备四方,独无洛中作,能不心悢悢**:在这十五年里,白居易在不同地区经历了各种境遇,见识了四方的风土人情,但遗憾的是,关于他在洛阳的生活和经历,却未能留下诗篇。这让他内心感到不快和遗憾。
3. **今为青宫长,始来游此乡,裴回伊涧上,睥睨嵩少傍**:现在他成为青宫(可能是官职)的长官,首次来到自己的家乡游览。他在伊河的溪流上徘徊,在嵩山和少室山的侧面眺望,表达了重游家乡的喜悦。
4. **遇物辄一咏,一咏倾一觞,笔下成释憾,卷中同补亡,往往顾自哂,眼昏须鬓苍**:每遇到一个事物,白居易都会写下一首诗,通过写作来释放内心的遗憾和不满,弥补过往的缺失。他常常自我嘲笑,因为他的眼睛已经昏花,鬓发已白,感叹时光荏苒,仍保持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的热情。
5. **不知老将至,犹自放诗狂**:尽管他已年老,但并未因此停止创作诗歌的热情。他的诗句中充满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文学的狂热追求。
整首诗反映了白居易对于文学创作的执着和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未能全面记录其生活经历的遗憾,以及晚年依然保持创作热情的自我期许。
《赠苏少府》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赠苏少府》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文学创作历程的回顾,也是对苏少府的深切期许和祝福。白居易以生动的语言,回顾了自己在十五载的文学生涯中,游历各地、担任不同官职的体验和感受,展示出其诗作的丰富性和多元性。诗中提到的地点如“翰林”、“浔阳”、“巴郡”、“南宫”、“纶阁”、“刺史堂”、“青宫”等,不仅指出了诗人的行迹,也暗示了其政治生涯的起伏和变换。诗人在这十五年间创作了千余章诗歌,通过广泛的题材和对各地风土人情的深入观察与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广的文学贡献。
在回顾了自己丰富多样的创作经历后,白居易表达了对洛中(洛阳)的遗憾,即他并未在那里创作诗歌。这一部分可能暗示了他希望在洛中留下更多作品的心愿。随后,他提到了自己成为“青宫”(可能是指宫廷或官职)的长官后,首次来到洛阳,并在这座历史名城中自由游荡,观赏伊河之水,仰望嵩山之景,通过与自然的互动激发创作灵感,同时饮酒赋诗,以诗解忧、补全生命的意义。
诗中“笔下成释憾,卷中同补亡”表达了诗人通过文学创作来化解内心的困扰、填补人生遗憾的理念。而“往往顾自哂,眼昏须鬓苍”则流露出对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但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乐观态度和继续创作的勇气。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白居易作为诗人对创作的热爱和对文学价值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生活、对自然、对历史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它是一首个人历程的诗意抒怀,同时也传递出对同辈诗人的鼓励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