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chūn
送春
cóng xiá zhì dōng jīng shān dī lù jiàn píng |
从陜至东京 山低路渐平 |
fēng guāng sì bǎi lǐ chē mǎ shí sān chéng |
风光四百里 车马十三程 |
huā gòng chuí biān kàn bēi duō bìng pèi qīng |
花共垂鞭看 杯多并辔倾 |
shēng gē yǔ tán xiào suí fēn zì jiāng xíng |
笙歌与谈笑 随分自将行 |
《送春》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送春》诗,描绘了诗人送别春天时的情景和心情。全诗共有四句,每一句都为四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下面对每一句进行逐段解释:
1. **从陜至东京,山低路渐平**。诗句开始,诗人描述了从陕州(古代地名,今河南陕县)前往东都(洛阳)的行程。随着行程的深入,山势逐渐变得低缓,道路也显得更加平坦。这不仅描绘了地理环境的改变,也暗示了旅途中的心情从起伏不定转为舒畅。
2. **风光四百里,车马十三程**。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旅途的美景。四百里风光无限,满眼都是秀丽的景色;而从陕州到洛阳,需要经过十三个行程,这期间的旅程不仅漫长,而且充满了丰富的视觉享受。
3. **花共垂鞭看,杯多并辔倾**。这句描绘了诗人与同行者在旅途中欣赏春花的情景。他们或垂鞭于马背,或并排而行,共赏沿途的春花,心情愉快。同时,他们也共饮美酒,杯中的酒液倾倒在并排的马鞭之上,既表现了饮酒的豪放,也寓含着友谊的深厚。
4. **笙歌与谈笑,随分自将行**。最后,诗人提到在旅途中伴随着笙歌和谈笑,友人之间相互交流,旅途中的欢声笑语让旅程变得更加美好。这里的“随分自将行”,意味着随性而为,尽情享受旅途的乐趣,表现出诗人乐观洒脱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送别春天时与友人在旅途中的欢乐场景,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送春》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送春》是一首描绘作者从陕西至东京(今开封)旅程中的春日风光的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旅途中的情感体验,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首句“从陜至东京,山低路渐平”点明了旅程的起点和终点,同时也暗示了旅程的开始是一段起伏的山路,而随着行程的推进,道路逐渐变得平坦,预示着旅途即将进入一种更为轻松、愉悦的状态。
“风光四百里,车马十三程”这两句用数字直接描绘了旅程的广阔和时间的跨度。四百里的风光让人感到旅途的漫长与美好,而十三程则将旅途分成了若干段,每个阶段都可能有不同的景色和体验。
“花共垂鞭看,杯多并辔倾”描绘了旅途中赏花饮酒的场景。垂鞭看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友人并辔共行,饮酒赋诗,展现了旅途中的欢乐与友情的深厚。
“笙歌与谈笑,随分自将行”则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愉悦氛围。笙歌与谈笑并存,不仅有音乐的欢快,还有友人间的交谈与笑声,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旅途中丰富多样的体验。诗人将这些美好的瞬间与情感融入诗行之中,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当时的场景与情感。
整体而言,白居易的《送春》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和旅途之美的诗,更是一首传递友情与生活情趣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成功地将旅途中的每一刻都刻画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中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美妙的春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