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á yuán láng zhōng 、 yáng yuán wài xǐ wū jiàn jì ( sì shí sì zì chéng )
答元郎中、杨员外喜乌见寄(四十四字成)
fēng lù sà yǐ lěng tiān sè yì huáng hūn |
风露飒已冷 天色亦黄昏 |
zhōng tíng yǒu jǐn huā róng luò tóng yī chén |
中庭有槿花 荣落同一晨 |
qiū kāi yǐ jì mò xī yǔn hé fēn fēn |
秋开已寂寞 夕陨何纷纷 |
zhèng lián shǎo yán sè fù tàn bù qūn xún |
正怜少颜色 复叹不逡巡 |
gǎn cǐ yīn niàn bǐ huái zāi liáo yī chén |
感此因念彼 怀哉聊一陈 |
nán ér lǎo fù guì nǚ zǐ wǎn hūn yīn |
男儿老富贵 女子晚婚姻 |
tóu bái shǐ dé zhì sè shuāi fāng shì rén |
头白始得志 色衰方事人 |
hòu shí bù huò yǐ ān dé rú qīng chūn |
后时不获已 安得如青春 |
《答元郎中、杨员外喜乌见寄(四十四字成)》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标题为《答元郎中、杨员外喜乌见寄》,但内容没有直接提到乌鸦,而是诗人通过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尤其是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下面逐段解释诗的意思:
1. **风露飒已冷,天色亦黄昏**:这句话描述了夜晚到来时的景象,凉风与露水一起带来了寒冷,天色也渐渐变暗,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降临。
2. **中庭有槿花,荣落同一晨**:诗人观察到庭中的木槿花,这些花虽在早晨开放,但傍晚便已凋谢,展示了生命之短暂,如同日出与日落的交替一样。
3. **秋开已寂寞,夕陨何纷纷**:秋天开放的花本已显得孤单,傍晚时分更是纷纷落下,象征着美好事物在生命的晚期容易消逝,引发对时光易逝、美好难久的感慨。
4. **正怜少颜色,复叹不逡巡**:诗人怜惜这些花朵的颜色在黄昏时变得不再鲜艳,感叹它们无法抓住时间,不等待,迅速凋零。
5. **感此因念彼,怀哉聊一陈**:诗人感伤花朵的遭遇,不禁联想到更为深远的人生现象,这里“彼”可能指的是生活中的人或事,他借此机会抒发心中的感慨。
6. **男儿老富贵,女子晚婚姻**:这是对人生阶段的描述,男性在年老时获得财富与地位,女性则常常在年岁渐长后才找到婚姻伴侣,强调了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不同人生阶段的差异。
7. **头白始得志,色衰方事人**:男性在白发苍苍时功成名就,女性则在青春渐逝时才开始依附他人,反映了社会对于成功与爱情在不同性别间的不同定义和期待。
8. **后时不获已,安得如青春**:在人生的后半段,人们不再拥有如青春般的机会和自由,表达了对失去青春时光的遗憾和对过去无法重来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观察自然界的花开花落,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不同阶段、性别角色的期望以及岁月无情的主题。诗中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不同人生境遇的同情,以及对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奈。
《答元郎中、杨员外喜乌见寄(四十四字成)》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答元郎中、杨员外喜乌见寄》通过描绘秋日庭院中花开花落的场景,隐喻人生的起起伏伏与岁月的无情。这首诗的赏析如下:
1. **主题与寓意**:白居易通过描述秋槿花的衰败过程,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不可逆转。花虽秋开,却在黄昏时分凋落,比喻人的事业与生命的黄金期总是短暂,如同花开的清晨到黄昏。这与人的奋斗与追求形成了鲜明对比,反映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价值的深思。
2. **象征与对比**:诗中的“风露飒已冷,天色亦黄昏”象征着人生环境的艰难与挑战,如同逆境中的奋斗。而“正怜少颜色,复叹不逡巡”则表达了对青春与时机的珍惜,说明了行动的重要性。与之相对比,诗的后半部分则展示了对于人生成功与婚姻的常规路径(“男儿老富贵,女子晚婚姻”)的无奈与反思,隐含了对“后时不获已”的命运无奈。
3. **情感表达**:白居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人生价值的深思以及对命运无奈的抒发。在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中,蕴含着对人生成败、男女婚姻以及事业追求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
4. **语言与结构**:全诗四十四字,语言凝练,情感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哲学思考。结构上,通过描述花的生长与凋落,巧妙地将自然与人生联系起来,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共鸣。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通过对时间和生命的反思,传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