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dōng lóu zhú

东楼竹

作者:白居易 
chéng shàng yún wù kāi     shā tóu fēng làng dìng
城上云雾开   沙头风浪定
cēn cī luàn shān chū     dàn nìng píng jiāng jìng
参差乱山出   澹泞平江净
xíng kè zhōu yǐ yuǎn     jū rén jiǔ chū xǐng
行客舟已远   居人酒初醒
niǎo niǎo qiū zhú shāo     bā chán shēng shì qìng
袅袅秋竹梢   巴蝉声似磬

《东楼竹》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东楼竹》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新的江边景色,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以下是对诗句逐段的解释:

### 1. 城上云雾开, 沙头风浪定, 参差乱山出, 澹泞平江净

- **城上云雾开**:城头的云雾散去,意味着天气转晴,光线变得明亮。
- **沙头风浪定**:江边的沙滩上,原先的风浪已经平息,恢复了宁静。
- **参差乱山出**:远处的山脉参差不齐,渐渐从雾气中显现出来。
- **澹泞平江净**:江面原本因风浪而显得动荡,现在变得平静,清澈见底。

这一段通过描述天气、江面和山脉的变化,营造出了一种由雾蒙蒙到清晰的转换景象,呈现出了大自然的宁静之美。

### 2. 行客舟已远, 居人酒初醒, 袅袅秋竹梢, 巴蝉声似磬

- **行客舟已远**:江上的行船已经远去,指的是来往于江上的旅人或船已经离开。
- **居人酒初醒**:居住在江边的人们,或许是在江边小酌一番后刚刚醒来,享受着清晨的宁静。
- **袅袅秋竹梢**:江边的竹子在秋天的清晨中轻轻摇曳,竹梢随着微风轻轻摆动。
- **巴蝉声似磬**:巴蝉(可能指的是竹林中特有的昆虫)的叫声清脆悦耳,如同石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的声音,充满了和谐与美感。

这一段则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日常生活场景和自然界的和谐,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和宁静生活的喜爱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东楼竹》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东楼竹》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心境相融合的佳作。通过对东楼附近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作者不仅展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之美,还寄托了其深邃的哲思与情感。

首先,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清晨时分东楼周边的景色:“城上云雾开,沙头风浪定,参差乱山出,澹泞平江净。”云雾消散,风平浪静,乱山渐渐清晰,平江也变得清澈宁静,一幅宁静祥和的自然画卷徐徐展开。这里的景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转换,也象征了心灵从混沌走向清明的过程。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将视角转向了远处的行客与近处的居人:“行客舟已远,居人酒初醒。”行客在远去的航程中,或许正寄托着对远方的憧憬与渴望;而居人则在酒醒之后,或许感慨于生活的常态与内心的宁静。这两句通过对比行客与居人的状态,表达了对人生旅途中不同心境的思考。

最后,诗以“袅袅秋竹梢,巴蝉声似磬”作结。秋竹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其声清脆悦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而巴蝉的鸣声则如钟磬般悠扬,与秋竹的摇曳形成了和谐的共鸣。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寓意着即使在变迁与流动中,自然与心灵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与和谐。

整首诗以东楼竹为中心,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白居易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自然描绘能力,更传达了他对宁静、和谐与内在自省的向往,是一首富含哲思与情感的作品。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