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iǔ rì dēng bā tái

九日登巴台

作者:白居易 
xiāo sǎ chéng dōng lóu     rào lóu duō xiū zhú
潇洒城东楼   绕楼多修竹
sēn rán yī wàn gān     bái fěn fēng qīng yù
森然一万竿   白粉封青玉
juàn lián shuì chū jué     yī zhěn kàn wèi zú
卷帘睡初觉   欹枕看未足
yǐng zhuǎn sè rù lóu     chuáng xí shēng fú lǜ
影转色入楼   床席生浮绿
kōng chéng jué bīn kè     xiàng xī mí yōu dú
空城绝宾客   向夕弥幽独
lóu shàng yè bù guī     cǐ jūn liú wǒ sù
楼上夜不归   此君留我宿

《九日登巴台》古诗词释义:

《九日登巴台》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整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巴台(注:巴台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此处可能是诗人虚构的地名)时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内心的孤独。下面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潇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森然一万竿**:
这句话描述了位于城市东边的那座楼外观潇洒,四周环绕着高大的竹子,竹林茂密,大约有上万竿。竹子给人以清雅、高洁的感觉。

2. **白粉封青玉,卷帘睡初觉,欹枕看未足**:
诗人继续描绘楼的内景。白色的墙面(象征着“白粉”)与青绿色的竹叶相互映衬,仿佛白色的墙被一层青绿色的玉石包围。诗人卷起窗帘,初醒之感中,他倚靠在枕头上看这竹林美景,还觉得不够过瘾。

3. **影转色入楼,床席生浮绿,空城绝宾客,向夕弥幽独**:
这段描述了竹影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楼内移动变化,绿色的光影洒满床席,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几分生动。诗人在空旷的城中,没有宾客的陪伴,日落时分,他更加感到孤独。

4. **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竹林的留恋。他选择在夜晚驻留,不愿离去,仿佛是竹林(“此君”是对竹子的敬称)邀请或留他过夜,一同享受这静谧的夜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以及在都市生活的孤独与渴望逃离现实的内心世界。

《九日登巴台》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九日登巴台》是一首描写秋季登楼赏竹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联“潇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森然一万竿”**,开篇即描绘出一个开阔的背景,城东的高楼上,环绕着一望无际的修长翠竹。这里用“潇洒”一词点出了一种轻松、自在的气氛,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悠闲态度。

2. **颔联“白粉封青玉,卷帘睡初觉,欹枕看未足”**,进一步细腻地描绘了竹林的清雅之美。白粉比喻竹节的清白,青玉象征竹叶的翠绿,两者相映成趣。诗人“卷帘”后“初觉”,似乎是刚刚醒来,眼里满是对眼前景致的欣赏和赞叹,难以“未足”即满足,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深深喜爱。

3. **颈联“影转色入楼,床席生浮绿,空城绝宾客”**,诗人的视线随着竹影的移动而移动,绿色仿佛渗入了楼内,连床席也似乎染上了这抹清新的绿意。此时的环境格外寂静,城内没有宾客往来,更衬托出环境的清幽与诗人的内心平静。

4. **尾联“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以至于不想要离开,甚至希望能够在竹林中留宿。这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够暂时远离尘嚣,沉浸在自然之中,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