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ǎo jì fēng bó , yīn huái lǐ shí yī shě rén
早祭风伯,因怀李十一舍人
chūn lìng yǒu cháng hòu qīng míng tóng shǐ fā |
春令有常候 清明桐始发 |
hé cǐ bā xiá zhōng tóng huā kāi shí yuè |
何此巴峡中 桐花开十月 |
qǐ yī wù lǐ biàn xìn shì tǔ yí bié |
岂伊物理变 信是土宜别 |
dì qì fǎn hán xuān tiān shí dào shēng shā |
地气反寒暄 天时倒生杀 |
cǎo mù jiān qiáng wù suǒ bǐng gù nán duó |
草木坚强物 所禀固难夺 |
fēng hòu yī cēn cī róng kū suì guāi lá |
风候一参差 荣枯遂乖剌 |
kuàng wú běi rén xìng bù nài nán fāng rè |
况吾北人性 不耐南方热 |
qiáng léi shòu yāo jiān ān dé yī shí jié |
强羸寿夭间 安得依时节 |
《早祭风伯,因怀李十一舍人》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诗《早祭风伯,因怀李十一舍人》,描绘了春令正常情况下桐树开花的景象,但巴峡中却在十月时分,桐花开的现象与常理相悖,表达了对这一现象的疑惑与对土地适宜性的思考。接下来是逐段解释:
**首句:“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此句开篇点明春令有其固有的时节规律,清明时节是桐树开始开花的时节。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体现了自然界中的和谐与规律。
**次句:“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紧接着,诗人描述了与常规不符的现象——在巴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桐花在十月而不是四月开放。这种反常的现象引发了诗人的思考。
**第三句:“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 这句诗探讨了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不是因为自然规律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这片土地的独特性质导致的。
**第四句:“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这里进一步分析原因,指出这里的气候异常,地气(地面的温湿度)反常,导致了与正常季节相反的生杀现象,即原本应该生长的季节现在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
**第五句:“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 此句认为草木这种自然界中的坚强生命体,它们的生长特性是其本质属性决定的,这些属性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很难改变。
**第六句:“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这句话指出,由于风候(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的差异,原本应该繁荣或枯萎的生命现象发生了错位,导致了异常的自然反应。
**末句:“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 最后,诗人将话题引向了自己的个人感受,指出自己性格上不适应南方的炎热气候,身体状况在北方人与南方人之间显得脆弱,因此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遵循正常的生长时间表。
通过这首诗,白居易不仅描绘了自然界中的反常现象,也表达了对个人生存环境适应性的感慨,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深入思考。
《早祭风伯,因怀李十一舍人》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早祭风伯,因怀李十一舍人》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与自然、生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描绘春令季节中巴峡地区奇异的自然现象——桐花在十月开放,以及对这种现象的哲学思考,诗人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对个体适应环境能力的反思。
**春令有常候**:诗句开篇就点明了季节更替有其自然规律,春令如期而至,桐树开始发芽,展现生命活力。这是对自然界普遍规律的肯定。
**清明桐始发**:清明时节,是春天的标志性时间点,桐树开始绽放,展现出春季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也是对时节更替美好景色的赞颂。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此处描述了巴峡地区桐花在十月盛开的异常现象,这打破了正常季节规律,与前面提到的“春令有常候”形成鲜明对比,引起了诗人的注意和思考。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自然现象背后原因的探究,认为并非自然界本身的规律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这片土地的特性与北方有异,使得季节变化有所不同。这是对地理环境对自然现象影响的深刻认识。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地气的变化使得原本正常的寒暖交替、生杀有序的自然规律在巴峡地区变得颠倒,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隐含了对环境适应性的探讨。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草木等植物具有坚强的生命力,它们生长的习性和环境适应性是由其本质决定的,难以改变。这一句强调了自然界的内在规律和植物的生存智慧。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因为风候的不一致,导致了植物生长、荣衰之间的不协调,这反映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诗人接着以自身为例,说明了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炎热,这不仅是生理上的差异,也是对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能力的思考。
**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在强与弱、寿命的长短之间,人如何适应环境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对生命与环境关系的深入探讨。安得,即如何能够,表达了对实现这一和谐状态的探索和期待。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更体现了对人与自然、生理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通过自然界的反常现象,诗人引导读者思考个体如何适应并融入环境,以及自然规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