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ù èr mén
不二门
ǎi ǎi jiāng qì chūn nán bīn rùn zhēng yuè |
蔼蔼江气春 南宾闰正月 |
méi yīng yǔ táo xìng cì dì chéng shàng fā |
梅樱与桃杏 次第城上发 |
hóng fáng làn cù huǒ sù yàn fēn tuán xuě |
红房烂簇火 素艳纷团雪 |
xiāng xī wěi fēng piāo chóu qiān yā zhī zhé |
香惜委风飘 愁牵压枝折 |
lóu zhōng lǎo tài shǒu tóu shàng xīn bái fà |
楼中老太守 头上新白发 |
lěng dàn bìng xīn qíng xuān hé hǎo shí jié |
冷澹病心情 暄和好时节 |
gù yuán yīn xìn duàn yuǎn jùn qīn bīn jué |
故园音信断 远郡亲宾绝 |
yù wèn huā qián zūn yī rán wèi shuí shè |
欲问花前尊 依然为谁设 |
yǐn shǒu pān hóng yīng hóng yīng luò shì xiàn |
引手攀红樱 红樱落似霰 |
yǎng shǒu kàn bái rì bái rì zǒu rú jiàn |
仰首看白日 白日走如箭 |
nián fāng yǔ shí jǐng qǐng kè yóu shuāi biàn |
年芳与时景 顷刻犹衰变 |
kuàng shì xuè ròu shēn ān néng zhǎng qiáng jiàn |
况是血肉身 安能长强健 |
rén xīn kǔ mí zhí mù guì yōu pín jiàn |
人心苦迷执 慕贵忧贫贱 |
chóu sè cháng zài méi huān róng bù shàng miàn |
愁色常在眉 欢容不上面 |
kuàng wú tóu bàn bái bǎ jìng fēi bú jiàn |
况吾头半白 把镜非不见 |
hé bì huā xià bēi gèng dài tā rén quàn |
何必花下杯 更待他人劝 |
《不二门》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白居易的诗作,名为《不二门》。白居易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以情感真挚、语言流畅著称。这首诗以自然景象和自己的情绪变化为线索,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下面对这首诗逐段解释:
**首段**:“蔼蔼江气春,南宾闰正月,梅樱与桃杏,次第城上发”描绘了春日里江面氤氲的景色,及南宾(作者任职的地区)闰正月的时节特色,显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梅、樱、桃杏在城墙上的次第开放,表现了自然界的循环更替。
**次段**:“红房烂簇火,素艳纷团雪,香惜委风飘,愁牵压枝折”通过对比红花如火、白花似雪,表现春花的鲜艳和纯净。花香的飘散、花枝的折断,隐含了美好事物的短暂和脆弱。
**第三段**:“楼中老太守,头上新白发,冷澹病心情,暄和好时节”描述了诗人在楼中的景象,揭示了诗人年岁已高、疾病缠身,面对好时节却感到冷淡和悲伤。
**第四段**:“故园音信断,远郡亲宾绝,欲问花前尊,依然为谁设”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对亲人的渴望,但现实中却无法实现,只能在花前询问酒杯(没有人为其摆放酒杯),体现出一种孤独和无奈。
**第五段**:“引手攀红樱,红樱落似霰,仰首看白日,白日走如箭”诗人通过行动——攀红樱、观白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红樱如雪霰般落下,白日如箭般飞逝,体现了生命和时间的短暂和不可逆。
**第六段**:“年芳与时景,顷刻犹衰变,况是血肉身,安能长强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不仅自然界的美好事物在顷刻间衰变,就连血肉之躯也无法保持长久的健康。
**第七段**:“人心苦迷执,慕贵忧贫贱,愁色常在眉,欢容不上面”揭示了人性中对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的追求导致的焦虑和痛苦,愁容常挂脸上,无法掩饰内心的不安。
**第八段**:“况吾头半白,把镜非不见,何必花下杯,更待他人劝”诗人面对自己的年华老去,面对生活的无奈,对自己和未来感到迷茫,但又意识到追求物质和地位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诗人在花下饮酒,无需他人劝说,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个人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社会压力和自我解脱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白居易诗作中常见的情感深度和哲理思考。
《不二门》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不二门》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诗,它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同时也隐含着深刻的人生思考与佛教禅宗的理念。诗中描绘了春天江边的景色,由梅樱、桃杏等花的次第开放,到红花如火、白花似雪的绚烂,再到花的飘落与时光的流逝,呈现出一种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循环更迭。这种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深层地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的开头提到“南宾闰正月”,不仅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特定的氛围。随着季节的更迭,春天的景色逐渐展现,红花与白花并列,象征着生命中不同阶段的美丽与哀愁并存。花朵的飘落与时间的飞逝相映成趣,表现出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无情,同时也蕴含着一种自然规律的接纳与顺应。
随后,诗中引入“楼中老太守”这一形象,与前文的自然景观形成对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老太守的形象代表了人生的成熟与疲惫,他面对春天的美景,却因“冷澹病心情”而感伤,体现了个人情感与外部世界的疏离。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衰老的无奈,也暗示了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挣扎与感慨。
“欲问花前尊,依然为谁设”,诗人在花前设酒,却不知是为谁准备,反映了人生的孤独与迷茫。接着,诗人通过直接的感官体验,如“引手攀红樱,红樱落似霰”,形象地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亲密接触与瞬间消逝的感慨。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瞬间捕捉,也是对生命短暂的深刻反思。
“仰首看白日,白日走如箭”,日行如箭,暗喻着时间的飞逝与生命的无常。随着“年芳与时景,顷刻犹衰变”,诗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与变化的不可预测性。最后,“况是血肉身,安能长强健”,诗人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同时反映出对生死轮回的哲学思考。
“人心苦迷执,慕贵忧贫贱,愁色常在眉,欢容不上面”,诗人直指人性中的贪婪与恐惧,指出人们常常因为物质的追求而忽略了生活的真正意义,从而陷入无尽的烦恼与痛苦之中。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综上所述,《不二门》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人生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人生意义的独到见解。它不仅仅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更是一次对人性、生命本质的深刻探讨,引导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反思自我,寻找生命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