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ōng pō zhòng huā èr shǒu
东坡种花二首
xiān yóu sì qián bié bié lái shí nián yú |
仙游寺前别 别来十年馀 |
shēng bié yóu yàng yàng sǐ bié fù hé rú |
生别犹怏怏 死别复何如 |
kè cóng zǐ tóng lái dào jūn sǐ bù xū |
客从梓潼来 道君死不虚 |
jīng yí xīn wèi xìn yù kū fù chí chú |
惊疑心未信 欲哭复踟蹰 |
chí chú qǐn mén cè shēng fā tì yì jù |
踟蹰寝门侧 声发涕亦俱 |
yī shàng jīn rì lèi qiè zhōng qián yuè shū |
衣上今日泪 箧中前月书 |
lián jūn gǔ rén fēng zhòng yǒu jūn zi rú |
怜君古人风 重有君子儒 |
piān yǒng táo xiè bèi fēng liú jī ruǎn tú |
篇咏陶谢辈 风流嵇阮徒 |
chū shēn jì jiǎn tún shēng shì réng xū yú |
出身既蹇屯 生世仍须臾 |
chéng zhī tiān zhì gāo ān dé bù yī hū |
诚知天至高 安得不一呼 |
jiāng nán yǒu dú mǎng jiāng běi yǒu yāo hú |
江南有毒蟒 江北有妖狐 |
jiē xiǎng qiān nián shòu duō yú wáng zhì fū |
皆享千年寿 多于王质夫 |
bù zhī bǐ hé dé bù shí cǐ hé gū |
不知彼何德 不识此何辜 |
《东坡种花二首》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东坡种花二首》,在逐段解释之前,先简要介绍诗歌大意:白居易回忆了十年前与一位友人在仙游寺的别离,友人后来去世,白居易在此诗中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哀悼以及对生死、命运的感慨。
1. **首句“仙游寺前别,别来十年馀”**:开篇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诗人与友人在仙游寺前分别,分别已经过去了十年。
2. **“生别犹怏怏,死别复何如”**:活生生的离别已经让人感到悲伤,死别更是令人难以承受。表达了对生死离别的感慨。
3. **“客从梓潼来,道君死不虚”**:诗人收到消息,友人已死,听到这个消息并不让人感到惊讶,说明这个消息已经被多次传播。此处“梓潼”可能是友人的居住地或者消息来源地。
4. **“惊疑心未信,欲哭复踟蹰”**:听到友人去世的消息后,诗人感到既惊讶又怀疑,心中难以确定,想哭却犹豫不决。体现了深重的哀伤与犹豫之情。
5. **“踟蹰寝门侧,声发涕亦俱”**:诗人站在友人家门口,声音和泪水一起涌出。这里用“寝门侧”强调了诗人离友人家的近,更显得哀悼之情的深重。
6. **“衣上今日泪,箧中前月书”**:衣襟上沾满了今天的泪水,书箱里藏着一个月前友人的书信。两相对照,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友情的深厚。
7. **“怜君古人风,重有君子儒”**:诗人赞美友人像古人一样,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不仅是儒学的学者,更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8. **“篇咏陶谢辈,风流嵇阮徒”**:友人喜欢吟咏陶渊明、谢灵运等文人的诗篇,以及模仿嵇康、阮籍等人的风流。这表明了友人对古代文学的热爱以及对个性自由的追求。
9. **“出身既蹇屯,生世仍须臾”**:友人出身坎坷,生活也短暂。这两句表达了对友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惋惜。
10. **“诚知天至高,安得不一呼”**:诗人深知天道至高,却忍不住对上天发出一声呼唤,表达对友人的哀悼和对不公命运的不满。
11. **“江南有毒蟒,江北有妖狐,皆享千年寿,多于王质夫”**:江南有毒蛇,江北有妖狐,但它们都能长寿。而友人却英年早逝,对比鲜明,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悲痛。
12. **“不知彼何德,不识此何辜”**:不知道那些毒蛇妖狐有何功德,友人却无故遭遇不幸。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不公的疑问和对友人的深切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生平的回忆与怀念,以及对生死、命运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深沉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不公正命运的反思。
《东坡种花二首》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东坡种花二首》是为悼念逝去的友人而作,展现了一位友人对逝者深深的哀思和对逝者生前风貌的回忆。这首诗以一系列的对比和对逝者性格、才能、命运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对逝者深切的缅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1. 开头的对比
诗的开头通过“生别”与“死别”的对比,表达了对死别的深刻感受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对比不仅仅是生死的对比,也是生前欢聚与死别哀伤之间的对比,引出诗人对逝去之人的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 2. 通过他人的见证强化哀思
诗人提到友人“死不虚”,通过他人(“客从梓潼来”)的见证,强化了友人去世的真实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消息的意外和哀痛。这种通过他人的间接见证,增加了哀思的厚重感。
### 3. 描述友人的品行和才华
诗中提到友人“古人风”、“君子儒”,表明友人不仅在学问上有所造诣,更在人格上体现了高洁的道德品质。同时,友人对陶渊明、谢灵运等文人雅士的诗篇有深厚的兴趣,体现了他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一面。
### 4. 反映对逝者命运的同情与不解
诗人描述友人“出身既蹇屯,生世仍须臾”,表达了对友人坎坷命运的同情,同时对于“诚知天至高,安得不一呼”的反问,表达了对天道不公的疑惑和对友人命运的不平。这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生前经历的深刻同情,以及对人生无常、命运不公的感慨。
### 5. 结尾的反思与哀思
诗的结尾通过对比江南的毒蟒和江北的妖狐,与王质夫的长寿形成反差,表达了对友人命运的不公和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同时,对“彼何德,此何辜”的质问,展示了诗人对于逝去之人的深切哀思和对于生与死、命运的深思。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生动的人物刻画以及对逝者命运的反思,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