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ùn zhōng chūn yàn , yīn zèng zhū kè
郡中春宴,因赠诸客
zuó rì kū qǐn mén jīn rì kū qǐn mén |
昨日哭寝门 今日哭寝门 |
jiè wèn suǒ kū shuí wú fēi gù jiāo qīn |
借问所哭谁 无非故交亲 |
wěi qīng jì zhǎng wǎng zhì fū yì yōu lún |
伟卿既长往 质夫亦幽沦 |
qū zhǐ shù nián shì shōu tì zì sī shēn |
屈指数年世 收涕自思身 |
bǐ jiē shǎo yú wǒ xiān wèi quán xià rén |
彼皆少于我 先为泉下人 |
wǒ jīn tóu bàn bái yān dé shēn jiǔ cún |
我今头半白 焉得身久存 |
hǎo kuáng yuán láng zhōng xiāng shí èr shí chūn |
好狂元郎中 相识二十春 |
xī jiàn jūn shēng zi jīn wén jūn bào sūn |
昔见君生子 今闻君抱孙 |
cún zhě jǐn lǎo dà shì zhě yǐ chéng chén |
存者尽老大 逝者已成尘 |
zǎo wǎn shēng píng zhái kāi méi yī jiàn jūn |
早晚升平宅 开眉一见君 |
《郡中春宴,因赠诸客》古诗词释义:
这首《郡中春宴,因赠诸客》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作品。它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友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包含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以下是逐段解释:
### 昨日哭寝门,今日哭寝门,借问所哭谁,无非故交亲
**解释:**
诗人连续两天在寝门外哭泣,问哭泣的原因,不过是哀悼故去的亲友。这反映了诗人对好友的离世感到悲痛。
### 伟卿既长往,质夫亦幽沦,屈指数年世,收涕自思身
**解释:**
伟卿已经离世很久,质夫也已去世,诗人折算了一下时间,擦拭泪水,开始反思自己的生命。
### 彼皆少于我,先为泉下人,我今头半白,焉得身久存
**解释:**
他们(指伟卿和质夫)都比我年轻,先去了地府,而我现在已半头白发,哪里还能期望活得长久。
### 好狂元郎中,相识二十春,昔见君生子,今闻君抱孙
**解释:**
想起了元郎中,我们相识已有二十个春秋。曾经见到你初为人父,如今听说你已经抱上了孙子。
### 存者尽老大,逝者已成尘,早晚升平宅,开眉一见君
**解释:**
活着的人都已经老了,离去的已经化为尘土。未来某日,国家安定时,希望能再次开心地与君相见。
---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连续哭泣、哀悼逝去的亲友,以及对自身老去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深感怀。同时,诗中也寄寓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友情的珍惜。
《郡中春宴,因赠诸客》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郡中春宴,因赠诸客》是一首富有深沉情感的诗作,通过对逝去友人的悼念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一位诗人对人生短暂与永恒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歌背景与主题
这首诗作于诗人白居易任官的郡中春宴之际,因宴饮而思及逝去的故交,表达了对逝者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通过回忆与友人的交往,对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全诗以哀伤的调子开始,逐渐转向对生命短暂和永恒之谜的探讨,展现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的复杂情绪。
### 段落解析
1. **前四句:“昨日哭寝门,今日哭寝门,借问所哭谁,无非故交亲。”** 这四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诗人连续两次哭于寝门,询问哭的原因,答案只在于逝去的故交亲朋。这种反复的哭声,不仅反映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深哀悼,也暗示了生命中的离别与变迁是不可避免的。
2. **中间段:“伟卿既长往,质夫亦幽沦,屈指数年世,收涕自思身。”** 这部分详细列举了逝世的友人,如伟卿、质夫等,通过“既长往”“亦幽沦”表达了对他们的怀念与哀悼。接着,诗人屈指数算逝去的年岁,用“收涕自思身”来表达对自身命运的反思,思考自己在时间长河中的位置与命运。
3. **后半段:“彼皆少于我,先为泉下人,我今头半白,焉得身久存,好狂元郎中,相识二十春,昔见君生子,今闻君抱孙。”** 这部分进一步对比了生与死、年轻与年老,通过与友人的交往历史,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叹。诗人回忆了与元郎中的二十年交情,见证了对方从生子到抱孙的过程,暗示了时间的飞逝与生命的延续,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的留恋与不舍。
4. **最后:“早晚升平宅,开眉一见君。”** 这两句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未来的太平盛世中,能与友人重逢,重展欢颜。这种对重逢的憧憬,不仅是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也是对人世美好未来的向往。
### 总结
《郡中春宴,因赠诸客》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展现了白居易作为诗人的深情与哲学思考。这首诗不仅是一曲哀悼故友的挽歌,更是对人生短暂与永恒、相聚与离别等人生基本命题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