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ng sōng
庭松
liáng fēng qǐ jìn yē xīn yuè shēng gōng zhǎo |
凉风起禁掖 新月生宫沼 |
yè bàn qiū àn lái wàn nián zhī niǎo niǎo |
夜半秋暗来 万年枝袅袅 |
yán liáng dì shí jié zhōng gǔ jiāo hūn xiǎo |
炎凉递时节 钟鼓交昏晓 |
yù shèng xī nián shuāi bào ēn chóu lì xiǎo |
遇圣惜年衰 报恩愁力小 |
sù cān wú bǔ yì zhū shòu xū chán rào |
素餐无补益 朱绶虚缠绕 |
guān gài qī yě yún dào liáng yǎng shān niǎo |
冠盖栖野云 稻粱养山鸟 |
liàng néng sī zì xǐng suǒ de yǐ fēi shǎo |
量能私自省 所得已非少 |
wǔ pǐn bù wèi jiàn wǔ shí bù wèi yāo |
五品不为贱 五十不为夭 |
ruò wú zhī zú xīn tān qiú hé rì le |
若无知足心 贪求何日了 |
《庭松》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庭松》是一首描绘自己官场生涯中个人情感与感悟的诗作。下面我将逐句解释其意思:
凉风起禁掖,新月生宫沼,
这句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凉风起于皇宫内部(禁掖),新月在宫沼(皇宫内的水池)上出现,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夜半秋暗来,万年枝袅袅,
夜深时分,秋季的凉意悄悄来临,枝头的树叶随着夜色显得轻盈飘逸。
炎凉递时节,钟鼓交昏晓,
描述了四季交替的变化,日与夜的更迭,钟鼓声在不同时间点响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
遇圣惜年衰,报恩愁力小,
诗人感叹在遇到明君时,却因年岁已高而遗憾无法报答君主的恩惠,内心深感无力。
素餐无补益,朱绶虚缠绕,
表示自己虽然身居官位,却觉得自己没有为国家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官职的象征性物品(朱绶)显得空洞无用。
冠盖栖野云,稻粱养山鸟,
诗人似乎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自己官场生涯如同云中飞鸟,栖息不定,内心追求的是像山鸟一样,有自然的粮食(稻粱)来养活自己,而非官场的虚名。
量能私自省,所得已非少,
诗人自省,认为自己尽管官位不大,但已经得到了足够多的东西。
五品不为贱,五十不为夭,
即便官位不是最高,但在五十岁这个年纪,也已经不算是早逝。
若无知足心,贪求何日了,
如果一个人没有满足的心,那么对于财富、权力的追求何时才能停止。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个人际遇的感慨,也有对生活本质的深思,以及对知足常乐人生观的表达。
《庭松》古诗词赏析:
《庭松》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庭中的松树为题材,借以表达作者对人生、官场、社会等多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同时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环境描绘**:首句“凉风起禁掖,新月生宫沼”描绘了一幅清凉夜晚的宫廷景象,凉风吹拂着禁宫,新月在池塘上生起,营造了一种静谧、幽深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2. **时间与自然的变化**:“夜半秋暗来,万年枝袅袅”描述了夜晚秋风轻拂,庭院中的松树在月光下轻轻摇曳的情景,表现出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与“凉风”、“新月”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自然永恒的意境。
3. **社会与个体**:“炎凉递时节,钟鼓交昏晓,遇圣惜年衰,报恩愁力小”通过描述季节的更迭与昼夜的交替,以及个人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情感变化,体现了作者对人生际遇、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尤其是“遇圣惜年衰”表达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报恩愁力小”则反映了在复杂社会中报答恩情的困难和无奈。
4. **个人修养与知足**:“素餐无补益,朱绶虚缠绕,冠盖栖野云,稻粱养山鸟”这些诗句表达了对官场虚荣、物质享受的反思。作者认为过分追求权力和物质,实则无补于个人内心的成长与满足,最终只能徒增烦恼。通过“稻粱养山鸟”这一比喻,进一步强调了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5. **总结与自我省视**:“量能私自省,所得已非少,五品不为贱,五十不为夭,若无知足心,贪求何日了”作者通过自我反思,认为虽然官至五品,年届五十,但若能知足,便已经拥有了不少。他呼吁人们应珍惜所拥有的,不应无止境地追求,否则贪求无尽,何日能休?
总的来说,《庭松》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体情感的交织,反映了白居易对于人生、社会、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平和、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