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ǎn guī yǒu gǎn
晚归有感
yě tǐng róng sān rén wǎn chí liú měi měi |
野艇容三人 晚池流浼浼 |
yōu rán yī zhào zuò shuǐ sī rú jiāng hǎi |
悠然依棹坐 水思如江海 |
sù yǔ xǐ shā chén qíng fēng dàng yān ǎi |
宿雨洗沙尘 晴风荡烟霭 |
cán yáng shàng zhú shù zhī yè shēng guāng cǎi |
残阳上竹树 枝叶生光彩 |
wǒ běn ǒu rán lái jǐng wù rú xiāng dài |
我本偶然来 景物如相待 |
bái ōu jīng bù qǐ lǜ qiàn xíng kān cǎi |
白鸥惊不起 绿芡行堪采 |
chǐ fā suī yǐ shuāi xìng líng wèi yún gǎi |
齿发虽已衰 性灵未云改 |
féng shī yù bēi jiǔ shàng yǒu xīn qíng zài |
逢诗遇杯酒 尚有心情在 |
《晚归有感》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晚归有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深感悟与个人情感的流露。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段解释:
1. **野艇容三人,晚池流浼浼,悠然依棹坐,水思如江海**:
这句描绘了诗人乘着小船,在傍晚时分于清澈的池水中悠悠而行的情景。池水仿佛在轻声流淌,诗人则心随波动,坐在小船上,感受着水的流动如同广阔的江海一般深邃无垠。
2. **宿雨洗沙尘,晴风荡烟霭**:
在经历了夜雨的洗礼后,沙尘被洗净,空气清新。随着晴朗的风儿吹过,烟霭被驱散,展现出了蓝天白云的美景,给人一种清爽与宽广的感觉。
3. **残阳上竹树,枝叶生光彩**:
当夕阳余晖映照在竹树上,竹树的枝叶被染上了金色的光辉,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温暖和生机,展现出大自然在一天结束时的宁静与美丽。
4. **我本偶然来,景物如相待**:
诗人认为自己是偶然来到这里,但眼前的景物似乎都静静地等待着他,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和景物间的和谐共存。
5. **白鸥惊不起,绿芡行堪采**:
白色的鸥鸟在水面飞翔,即使诗人靠近,它们也不惊飞,显得与人和谐相处。绿色的芡实(一种水生植物)生长在岸边,诗人不禁想要采摘,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欣赏和喜爱。
6. **齿发虽已衰,性灵未云改**:
虽然诗人的牙齿和头发都已经衰老,但他的性情和心灵并未改变,依然保持着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敏感。
7. **逢诗遇杯酒,尚有心情在**:
诗人无论是遇到优美的诗歌,还是举杯饮酒,都能保持一颗充满感情的心,这反映出他虽年老,但对美的追求和享受并未消减。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对生活、对自然、对时间流转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虽年事已高但仍保持青春活力、热爱生活的态度。
《晚归有感》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晚归有感》通过描绘傍晚归途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和对内心的自我反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景物描绘**: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从“野艇容三人,晚池流浼浼”开始,描绘了一幅恬静、平和的傍晚水上图景,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水面上微波的轻轻荡漾。随后的“悠然依棹坐,水思如江海”,将诗人的心境与周围的大自然相融合,表现了一种超脱的宁静与深沉的思考。
2. **环境变化**:“宿雨洗沙尘,晴风荡烟霭”描绘了环境由雨后的清朗到晴空的舒畅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也寓意着内心的净化与精神的升华。
3. **情感与哲思**:“残阳上竹树,枝叶生光彩,我本偶然来,景物如相待”,这几句表现了诗人对偶然与必然、偶然与美好之间的深刻领悟。他认为自己是偶然来到这里,但大自然的景物仿佛特意相迎,寓意着自然界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而美好的联系。
4. **自我反思**:“白鸥惊不起,绿芡行堪采”,这两句诗通过白鸥和绿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自我行为的反思。白鸥的平静与绿芡的可采,或许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美好事物的欣赏。
5. **晚年感慨**:“齿发虽已衰,性灵未云改,逢诗遇杯酒,尚有心情在”,最后几句体现了诗人虽年岁已高,但对生活、对美、对诗酒的热爱并未减退。这种对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坚持,是对老年人精神状态的一种积极肯定。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是一次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自然环境深刻互动的反映。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自我内在精神的探索,以及对老年生活积极态度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