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kàn yùn jiā mǔ dān huā xì zèng lǐ èr shí

看恽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

作者:白居易 
cí ēn chūn sè jīn zhāo jǐn     jǐn rì péi huí yǐ sì mén
慈恩春色今朝尽   尽日裴回倚寺门
chóu chàng chūn guī liú bù dé     zǐ téng huā xià jiàn huáng hūn
惆怅春归留不得   紫藤花下渐黄昏

《看恽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看恽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景将逝的惋惜与对友人的邀请的应和。下面是逐段解释:

第一句“慈恩春色今朝尽”:慈恩寺在唐朝时期是长安最著名的寺庙之一,也是诗人白居易常常游玩的地方。春色“今朝尽”意味着春天的美好时光已近尾声,新的一天过去,春天就要结束了。

第二句“尽日裴回倚寺门”:诗人这一天在慈恩寺门口徘徊了整整一天。这里“裴回”意为徘徊、流连,表达了诗人对春色即将消逝的不舍与留恋,他不愿匆匆离去,希望时间能够慢些。

第三句“惆怅春归留不得”:诗人对春天的离去感到深深的惆怅与遗憾。尽管他尽力挽留,春天还是不可避免地结束了。

第四句“紫藤花下渐黄昏”:在紫藤花的掩映下,时间逐渐向黄昏过渡。紫藤花的美丽与浪漫,与春天的诗意相辅相成,同时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黄昏的来临标志着一天的结束,与诗人的失落与感慨相呼应。

整首诗以对春景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诗的末句“戏赠李二十”表明了这首诗不仅是对春色的感慨,还含有对友人李二十的邀请与邀约之意,希望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与友人共享欢愉时光,以此对抗时间的无情流逝。

《看恽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古诗词赏析:

《看恽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赏花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寓含着诗人对自然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与背景
这首诗的题目说明了诗人是在观看恽家的牡丹花时创作的,而同时也在与友人李二十进行“戏赠”,即以诗歌相赠,带有轻松幽默的意味。这种情境下的创作往往透露出诗人闲适而又不乏哲思的生活态度。

### 首句:“慈恩春色今朝尽”
“慈恩”可能指慈恩寺,古代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首句“慈恩春色今朝尽”意味着春日的美好时光正在逝去,点明了诗人所处的时间背景。春天的短暂而美好,是白居易诗中常见的主题,这里的“春色”既指自然的景色,也象征着生机、希望与美好。

### 次句:“尽日裴回倚寺门”
“尽日”意味着诗人从早到晚都在寺门附近徘徊,这不仅表现出他对美景的留恋,也暗示了他在欣赏牡丹花时内心的沉浸与沉思。倚门而站,或许还包含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情感。

### 第三句:“惆怅春归留不得”
“惆怅”一词表达了诗人对春日即将逝去的感伤情绪,同时,“春归留不得”则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和自然规律的不可抗力。这句话既是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慨,也是对生命流逝的无奈表达,流露出深深的哲理意味。

### 尾句:“紫藤花下渐黄昏”
“紫藤花下”作为视觉与情感的交汇点,不仅渲染了画面的美感,也深化了诗的主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所在的环境逐渐由白天过渡到黄昏,紫藤花的美与渐行渐远的黄昏相互映衬,象征着美好与短暂的交织,以及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反思。

### 总结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含哲理的语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它既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诗篇,也是对生命、时间与自然规律进行深层次思考的哲思之作。通过诗人的情感投射,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还能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