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hòng dào yù cūn zhái yǒu gǎn

重到毓村宅有感

作者:白居易 
wǎn jǐng hán guān lù     liáng fēng shè rì tiān
晚景函关路   凉风社日天
qīng yán xīn yǒu yàn     hóng shù yù wú chán
青岩新有燕   红树欲无蝉
chóu lì yì lóu shàng     yàn xíng guān hòu qián
愁立驿楼上   厌行官堠前
xiāo tiáo qiū xīng kǔ     jiàn jìn èr máo nián
萧条秋兴苦   渐近二毛年

《重到毓村宅有感》古诗词释义:

《重到毓村宅有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通过这首诗,白居易表达了自己再次回到故宅时的感慨与情绪。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晚景函关路,凉风社日天,**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回到故宅时的自然环境。晚景指的是傍晚的景色,函关路可能是指经过函谷关的道路,也象征着诗人经历了人生的许多变迁,从繁华到平淡。凉风代表着季节的变化,暗示着时光的流逝。社日天可能是指祭祀土地神的日子,这里也寓意着社区的和谐与人们对传统的怀念。

**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故宅周边的自然景象。青岩上有新来的燕子,暗示着新生命的开始或对新生活的期待。红树中想要没有的蝉,或许是在感慨美好时光的短暂,亦或是在暗示诗人的内心对于逝去的时光的怀念。

**愁立驿楼上,厌行官堠前,**

这四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厌倦。愁立驿楼上,可能指诗人独自站在旅店的楼上,感到孤独和忧愁,这与他在外面漂泊的生活经历相关。厌行官堠前,则是表达了对官方界碑或驿站的厌倦,暗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感或对过往忙碌、无常生活的感叹。

**萧条秋兴苦,渐近二毛年。**

萧条秋兴苦,直译为秋日景象令人感到凄凉,表达了诗人对秋日萧瑟景象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晚年心境。渐近二毛年,则是说他渐渐接近两鬓斑白的年龄,意味着时光荏苒,岁月催人老,增添了一份人生的沧桑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和诗人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某种期待或迷茫。

《重到毓村宅有感》古诗词赏析:

《重到毓村宅有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重访旧居时所见所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时光流转、人生易逝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晚景函关路**:首句描绘了诗人重返旧居时的景象,以“晚景”、“函关路”作为背景,既点明了时间(傍晚)和地点(函关附近的路),也营造了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氛围,暗示着过往与现在之间的对比。

2. **凉风社日天**:通过“凉风”和“社日天”进一步描绘了季节的变换和节日的氛围,凉风象征着秋意的降临,社日则暗示着乡间传统的节日,这一句在情感上为后面的怀旧情绪打下基础。

3. **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新来的燕子和即将消逝的蝉声,反映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时间的流逝。燕子的到来代表了新的开始,而蝉声的渐弱则是自然循环的终结,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4. **愁立驿楼上,厌行官堠前**:诗人站在驿楼上,感到愁绪缠绕,厌倦于行走于官道之间。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内心的挣扎,可能是对远离故乡、官场生活的厌倦,也可能是对岁月流逝、时光易逝的忧愁。

5. **萧条秋兴苦,渐近二毛年**:秋天的萧条景象让诗人感到内心的苦闷,临近“二毛年”(头发开始斑白的年龄)的诗人,似乎预感到了人生迟暮的临近,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白居易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了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其诗歌的深刻性和艺术魅力。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