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àn fā luò
叹发落
jiǔ yuè xú zhōu xīn zhàn hòu bēi fēng shā qì mǎn shān hé |
九月徐州新战后 悲风杀气满山河 |
wéi yǒu liú gōu shān xià sì mén qián yī jiù bái yún duō |
唯有流沟山下寺 门前依旧白云多 |
《叹发落》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叹发落》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全诗通过描绘战后的凄凉景象和对比中的一抹温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自然与人带来的巨大破坏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下是逐段解释:
**首句:“九月徐州新战后”** —— 说明这首诗是在九月,徐州战后背景下的感慨。徐州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地,经历战斗后,满目疮痍,这句奠定了整首诗凄凉沉重的基调。
**次句:“悲风杀气满山河”** —— 描述战后的悲凉景象,悲风指的是寒冷刺骨的风,杀气则暗喻战争的残酷和死亡的气氛弥漫整个山河,形象地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生灵的破坏。
**第三句:“唯有流沟山下寺”** —— 在这满目疮痍的背景下,唯一保持宁静祥和的是流沟山下的寺庙。流沟山寺成了战争中的一片净土,为人们提供了暂时的安宁和精神寄托。
**尾句:“门前依旧白云多”** —— 这一句通过描写寺庙门前的白云,展现了虽然战乱不断,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依旧存在。白云在这里象征着和平与纯净,与前文的“悲风杀气”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和对战争破坏的深切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战后自然景象的破坏与寺庙中自然之美的对比,传达了对战争破坏的悲叹和对和平生活的强烈渴望,体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
《叹发落》古诗词赏析:
《叹发落》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徐州之行后的感慨之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对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战争与自然的对比**:诗的开头以“九月徐州新战后”点明背景,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山河的“悲风杀气”却依旧弥漫,这与自然界的“白云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然界的平静与战争的残酷形成强烈反差,凸显了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破坏与苦难。
2. **“流沟山下寺”的宁静**:在这样的背景下,“流沟山下寺”成为了一处难得的宁静之地,寺庙门前的“依旧白云多”象征着在一片悲凉与动荡中,有一份不为外界所动的平和与美好。这种对比强调了作者对和平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3. **抒发情感与反思**:通过描述战后山河的景象,白居易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痛心和对和平的渴望,也引发读者对战争本质的反思。诗中没有直接的谴责或呼吁,而是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寓言般地呈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美好,激励人们思考如何避免战争,追求和谐共处。
4. **艺术手法**:白居易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战争后山河的哀伤与“流沟山下寺”门前白云的平静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此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综上所述,《叹发落》不仅是一首反映战争题材的诗作,更是诗人情感的深刻流露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自然景观的对比和象征,白居易巧妙地传达了他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和平的呼唤,具有深远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