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cháng ān zhēng yuè shí wǔ rì

长安正月十五日

作者:白居易 
bù yǔ rén jìng jiē     sì mén kāi xiàng shān
不与人境接   寺门开向山
mù zhōng hán niǎo jù     qiū yǔ bìng sēng xián
暮钟寒鸟聚   秋雨病僧闲
yuè yǐn yún shù wài     yíng fēi láng yǔ jiān
月隐云树外   萤飞廊宇间
xìng tóu huā jiè sù     zàn dé jìng xīn yán
幸投花界宿   暂得静心颜

《长安正月十五日》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白居易创作,题目为《长安正月十五日》,描绘了诗人在一个特定的长安日子里(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在寺庙内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以下是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1. **不与人境接,寺门开向山**:这首诗的开头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环境。寺门对着山开,暗示了寺庙坐落在山上或靠近山边,与外界人群的环境相隔,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2. **暮钟寒鸟聚,秋雨病僧闲**:黄昏时分的寺庙中,寒鸟们聚集在一起,似乎在寻找避风的港湾。同时,下着秋雨,僧人因病而闲散,可能在室内休养。这里通过“寒鸟聚”和“病僧闲”的对比,展现了寺庙中静谧而又略带孤独的气氛。

3. **月隐云树外,萤飞廊宇间**:随着夜晚的降临,月光被云层和树林遮蔽,只有萤火虫在庙宇的走廊和屋宇之间飞舞,为黑暗中增添了一丝微光。这样的景象虽然自然,却也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感。

4. **幸投花界宿,暂得静心颜**: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次住宿体验的感慨。在“花界”(可能是比喻,指寺庙的花团锦簇或是对美好环境的想象)中过夜,他暂时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这里的“幸”字表达了对这一难得平静时刻的珍惜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一种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在忙碌与喧嚣的都市生活之外,寺庙提供了一个远离尘世、静心修身的避风港,诗人通过这次特殊的住宿经历,体验到了心灵上的平静与满足。

《长安正月十五日》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长安正月十五日》展现了白居易对长安暮春时节的独特观察和深刻感受,以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构建了一幅静谧、深邃的春夜图景。通过以下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艺术魅力和主题内涵。

### 题目与背景

标题“长安正月十五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即唐代的京都长安,在正月十五之夜。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晚通常是灯火辉煌、欢庆热闹的,与之形成对比,白居易选择了夜晚、寺庙这一相对静谧的环境来描绘,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 题目解析

- **“不与人境接,寺门开向山”**:诗人开篇便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氛围。寺门向山,暗示了寺庙的隐逸和与世隔绝之感,与元宵节的热闹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 **“暮钟寒鸟聚,秋雨病僧闲”**:这一句描绘了寺庙黄昏时分的景象,暮钟声敲响,寒鸟聚集,暗示了一种宁静和凄凉之美。此处的“秋雨”和“病僧”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凄清,也反映了僧人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一丝寂寥和内心的挣扎。
- **“月隐云树外,萤飞廊宇间”**:随着夜色渐深,月光被云树遮掩,萤火虫在庙宇间飞舞。这一景象描绘了夜的深邃与自然的生机,形成了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显静的意境。
- **“幸投花界宿,暂得静心颜”**:在末尾,诗人表达了自己能够暂时摆脱喧嚣,寻求内心平静的庆幸之情。“花界”象征了美好的生活环境或心灵的避风港,“静心颜”则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不仅是对自我状态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主题与艺术手法

这首诗通过对比、象征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到洞察和对内心平静的深切向往。通过对寺庙静夜的生动刻画,白居易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反映了个人内心的孤独、挣扎与平静。艺术手法上,诗中的对比鲜明(闹与静)、象征(寺门、秋雨、病僧等)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共同构建了一幅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情感深度的画面,引人深思。

总之,《长安正月十五日》是一首通过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诗人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佳作,通过其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主题,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