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ǎn yuè bēi shì zhě
感月悲逝者
yān yè cōng lóng cāng zhǔ wěi shuāng pí bō luò zǐ lóng lín |
烟叶葱茏苍麈尾 霜皮剥落紫龙鳞 |
yù zhī sōng lǎo kàn chén bì sǐ què tí shī jǐ xǔ rén |
欲知松老看尘壁 死却题诗几许人 |
《感月悲逝者》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感月悲逝者》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界中的松树和月光,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生命的深深哀思和感慨。全诗分为四句,逐句解释如下:
1. **烟叶葱茏苍麈尾, 霜皮剥落紫龙鳞,**
- **烟叶葱茏苍麈尾**:形容松树的叶子茂密翠绿,如同老者深邃的眼神,又像是苍老的麈(一种类似鹿的动物)的长尾,暗示松树历经岁月,其生命力顽强。
- **霜皮剥落紫龙鳞**:指松树的树皮被岁月剥落,如同褪色的龙鳞,显示出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流逝。
2. **欲知松老看尘壁, 死却题诗几许人。**
- **欲知松老看尘壁**:想要知道松树真正老了,要看它墙壁上积累的尘埃,这是隐喻岁月累积的痕迹。
- **死却题诗几许人**:指死去的有多少人曾经在松树上题诗。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诗人感慨时光流逝,许多曾经在松下留下诗句的古人已不在,只有松树见证了他们的生命和精神。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寄托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思,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慨。松树的坚韧与永恒与月光的纯洁与明亮交织,共同构成了诗人对逝去生命的思考和追忆。
《感月悲逝者》古诗词赏析:
《感月悲逝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感怀诗,通过对自然界中松树的描绘,以及其对过往诗人的回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易逝的感慨和对逝去亲朋的深切思念。
首句“烟叶葱茏苍麈尾”描绘了一幅苍翠葱郁、生机勃勃的画面,以“烟叶”比喻松树的叶,用“葱茏”形容其茂盛,而“苍麈尾”则是古代文人用来表达谦逊自守、简朴高雅的一种形象。这里以松树之茂盛,象征了生命之旺盛和自然之美。
次句“霜皮剥落紫龙鳞”则描绘了松树在经历岁月的侵蚀后,树皮剥落,呈现出紫红色的斑驳鳞片,既展现了自然界的沧桑变化,也象征了生命在时间长河中的痕迹与衰老。
“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运用了以松树的老去,引发人们对生命逝去的深思。这里的“尘壁”可以理解为墙壁上的尘埃,象征岁月的痕迹,也暗示着无数人的足迹和记忆。通过“欲知松老看尘壁”,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留下深刻诗文的人们的缅怀。后一句“死却题诗几许人”则直接表达了对那些因题诗而留下痕迹的人的思念,无论是通过诗歌还是其他方式,他们都以某种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印记。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对逝去生命的哀悼,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生命、记忆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味深长。它不仅是一首对松树美景的赞美诗,更是一首对时光流逝、生命脆弱的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