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ng ān zǎo chūn lǚ huái
长安早春旅怀
shí nán nián jī shì yè kōng dì xiōng jī lǚ gè xī dōng |
时难年饥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
tián yuán liáo luò gān gē hòu gǔ ròu liú lí dào lù zhōng |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
diào yǐng fēn wéi qiān lǐ yàn cí gēn sàn zuò jiǔ qiū péng |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
gòng kàn míng yuè yīng chuí lèi yī yè xiāng xīn wǔ chù tóng |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
《长安早春旅怀》古诗词释义:
《长安早春旅怀》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逐段解释该诗的意思:
**首联**:“时难年饥世业空, 儿女羁旅各西东。”
- **时难年饥**:指当时国家处于困难时期,遭遇了饥荒。**世业空**:家族的产业、基业在此时已丧失殆尽。这两句反映了战乱、饥荒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 **儿女羁旅各西东**:指家中的子女因为战乱和饥荒,被迫离家,各奔东西,过着流浪的生活。
**颔联**:“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 **田园寥落**:战后田园荒芜,一片萧条。**干戈**:比喻战争,这里是借指战乱带来的破坏和影响。
- **骨肉流离道路中**:亲人(骨肉)因战乱流离失所,四处漂泊,不知归期。
**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 **吊影**:孤影自怜,形容个体在孤独中自我反省。**千里雁**:指大雁在千里迁徙中孤独的身影,象征着在动荡中远离家乡的旅人。
- **辞根散作九秋蓬**:辞别生根之地,如同九月秋天的蓬草,四处飘散,比喻在战乱中失去家园的流浪者。
**尾联**:“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 **共看明月**:无论身处何方,同一时刻看到的都是同一轮明月,象征着远方亲人共有的思念之情。
- **应垂泪**:共同在月光下思念亲人,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
- **一夜乡心五处同**:虽然大家分隔在不同的地方,但都在同一夜晚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心绪不宁。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饥荒背景下离散家庭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中寓情于景,以形象的比喻和直接的描绘,勾勒出一幅幅动荡时期难民流离失所的凄凉画面,展现出了诗人对和平、团圆的强烈渴望。
《长安早春旅怀》古诗词赏析:
《长安早春旅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深刻地描绘了作者在长安早春时节的游子情怀,通过描绘战乱后的景象和个人经历,表达了对家国、亲情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当时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感慨。
**赏析**:
### 首联:“时难年饥世业空, 姊弟羁旅各西东。”
首联开篇便道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战乱频仍、年成歉收,导致个人的家庭产业也随之消失。这里“时难年饥”直接揭示了社会环境的恶劣,“世业空”则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深沉忧虑。同时,提到了“姊弟”与“羁旅”,即兄弟姐妹在战乱中四处流离,表现出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挂念和对动荡社会的无力感。
### 颔联:“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颔联进一步描写战乱之后,田园荒芜,骨肉亲人在战争中四处流离。这里,“寥落”和“流离”两词形象地描绘出战后凄凉景象,同时也反映了战乱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这一联是对上联战乱背景的深入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悲剧色彩。
### 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颈联使用了两个生动的比喻来表达情感。第一句以“千里雁”比喻兄弟姐妹各处飘零,孤独无助的景象;第二句以“九秋蓬”比喻亲人离散,各自分散各地,形象地描绘了家破人散的惨状。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个人的悲凉,也反映了社会动荡对家庭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 尾联:“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尾联将视角拉回共有的情感体验——不论身处何地,同一轮明月之下,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五处亲人同时垂泪。这一句以共有的情感体验结束全诗,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和平、安定社会的渴望。
### 总结:
《长安早春旅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在长安早春时节对战乱后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感慨,以及对家庭、亲情的深切思念。诗中充满了对家国的深情和对和平的渴望,是一首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