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àn lín zhōng sòng dú gū èr shí qī qǐ jū bà zhí chū yuàn
翰林中送独孤二十七起居罢职出院
dé dào yīng wú zhuó móu shēng yì bù fáng |
得道应无着 谋生亦不妨 |
chūn ní yāng dào nuǎn yè huǒ bèi chá xiāng |
春泥秧稻暖 夜火焙茶香 |
shuǐ xiàng fēng chén shǎo sōng zhāi rì yuè zhǎng |
水巷风尘少 松斋日月长 |
gāo xián zhēn shì guì hé chǔ mì hóu wáng |
高闲真是贵 何处觅侯王 |
juǎn sì bǎi sān shí qī |
卷四百三十七 |
《翰林中送独孤二十七起居罢职出院》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白居易所写,内容丰富,表达了一种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官场生活的反思。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得道应无着,谋生亦不妨**:
- 得道:这里指达到某种精神上的领悟或心灵的解脱。
- 应无着:意味着没有必要执着于名利、权势等外在的东西。
- 谋生:指追求生活的基本需求,维持生计。
- 亦不妨:表示谋生并不妨碍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精神的满足。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认为,追求精神上的道义与实现生活的基本需求并不冲突,一个人应该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不必过于执着于物质上的追求。
2. **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
- 春泥:春季的泥土,富含养分,适合作物生长。
- 秧稻:播种稻谷。
- 暖:指适宜的温度,有利于作物生长。
- 夜火:夜晚的火光,可能是指夜晚进行的某种活动,比如焙茶。
这两句描绘了春天农田的生机勃勃景象,以及夜晚进行的传统活动如焙茶,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传统习俗的欣赏。
3. **水巷风尘少,松斋日月长**:
- 水巷:指河边或水边的小路,常与宁静、清幽的环境相关联。
- 风尘少:意指环境安静,远离尘世的喧嚣。
- 松斋:松树旁的书房或居所,常给人以清静、高洁的感觉。
- 日月长:指时间充裕,日子过得悠长而从容。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生活状态,强调了内心平静和时间的充裕带来的生活品质。
4. **高闲真是贵,何处觅侯王**:
- 高闲:指高尚而悠闲的生活状态。
- 真是贵:强调这种生活状态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 何处觅侯王:侯王指的是显赫地位的人,这句话暗示了诗人对于追求官场地位和物质财富的不屑,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高尚、悠闲生活的推崇,与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反思,他认为真正的尊贵不在于外在的权力和地位,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翰林中送独孤二十七起居罢职出院》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翰林中送独孤二十七起居罢职出院》是一首表达对朋友离别之际的深挚情感和对离别后生活态度的赞颂。全诗通过描绘离别后的日常生活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好友独孤二十七独立自处、远离世俗尘嚣的赞赏。
首句“得道应无着”,表达出对离别后的超然态度,暗示朋友已经“得道”,即达到了某种内心的解脱和自由状态,不再为世俗所困。接着“谋生亦不妨”则表明朋友对于未来的生计充满自信,即使在离别后的生活,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中间两联“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水巷风尘少,松斋日月长”,通过四季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朋友生活的一派生机与宁静。春日里温暖的春泥中秧苗生长,夜晚的火光中茶香弥漫,水巷旁风尘较少,松斋中日月悠长,这一切都是对朋友新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是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向往。
最后一联“高闲真是贵,何处觅侯王”,直接表达了对朋友离别后的超然态度的赞赏。这里的“侯王”象征着世俗中的权贵和地位,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朋友无需追求世俗地位,能够保持内心的高洁和自由的钦佩。整个诗篇充满了对自然、简单生活的赞美,以及对朋友在新生活中保持独立、自由状态的深深祝福。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离别友人的深情关怀,更传递了对于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