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n zhōng yè zuò , shū yǔ yuán jiǔ
禁中夜作,书与元九
gōng lòu sān shēng zhī bàn yè hǎo fēng liáng yuè mǎn sōng yún |
宫漏三声知半夜 好风凉月满松筠 |
cǐ shí xián zuò jì wú yǔ yào shù yǐng zhōng wéi liǎng rén |
此时闲坐寂无语 药树影中唯两人 |
《禁中夜作,书与元九》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禁中夜作,书与元九》是一首描写宫廷夜晚宁静景象的诗,通过描绘夜深时分宫中的景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元稹在寂静环境中共同经历的平静与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解释:
1. **宫漏三声知半夜,好风凉月满松筠。**
这句描述了夜深时分的景象。宫中漏壶滴水的声音已响了三次,说明时间已经到了半夜。在这样的夜晚,清凉的微风与皎洁的月光洒满了松树和筠竹(竹的一种)的枝叶间,营造出一种清幽而静谧的氛围。
2. **此时闲坐寂无语,药树影中唯两人。**
在这样的宁静环境下,诗人与友人选择静静地坐着,不发出任何声响,似乎是沉浸在各自思绪或分享着彼此的内心世界。诗中的“药树”可能指某种特殊的树木,其影子映在地面上,与二人并立,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和谐的画面,强调了他们两人间的和谐与亲密。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宫廷的宁静景色,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互动,传达了一种深沉而内省的情感,以及对友谊和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
《禁中夜作,书与元九》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禁中夜作,书与元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夜晚在宫中所作,赠与好友元稹。全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以及作者与友人的互动,展现了宁静而深邃的意境,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感受。
1. **首句"宫漏三声知半夜"**,以宫中的漏声作为时间的标记,既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体现出一种历史的深远感。"知半夜"则是通过听觉感知到了时间的更迭,这是一种深沉而内敛的表达方式。
2. **第二句"好风凉月满松筠"**,描写了夜间的自然景色。"好风"、"凉月"、"满松筠"构成了一幅清幽而凉爽的画面,其中"松筠"特指松树和竹子,它们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格,这里借以表达作者内心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3. **"此时闲坐寂无语"**,通过"闲坐"这一动作,突出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感。"寂无语"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仿佛在告诉读者,即便是最好的朋友,也有在特定时刻各自沉浸在内心世界中,选择沉默的时刻。
4. **"药树影中唯两人"**,最后一句将场景推向高潮。"药树"在古代诗词中往往象征着健康、长寿或精神寄托,此处或许暗含了对生活的期许或对友情的珍惜。"唯两人"则点明了在如此宁静而庄严的夜晚,只有诗人和好友两人独处,这份默契和温情在字里行间溢出。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和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夜晚特有的静谧与深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珍视,以及在孤独中寻找心灵慰藉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