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 yuè shí wǔ rì yè jìn zhōng dú zhí , duì yuè yì yuán jiǔ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xīn xù wàn duān shū liǎng zhǐ yù fēng zhòng dú yì chí chí |
心绪万端书两纸 欲封重读意迟迟 |
wǔ shēng gōng lòu chū míng yè yì diǎn chuāng dēng yù miè shí |
五声宫漏初鸣夜 一点窗灯欲灭时 |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古诗词释义:
### 作者与标题解释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题为《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作以其通俗、真挚、情深见长,深受后世喜爱。在这首诗中,他不仅描绘了特定时间点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怀念。
### 逐句解释
1. **心绪万端书两纸, 欲封重读意迟迟,**
- 这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在八月十五夜独自值班时,心中思绪万千。他写下了两封信,想要封好寄出,但又迟迟不舍得,反复阅读,似乎对信中的内容有深深的情感纠结。
2. **五声宫漏初鸣夜, 一点窗灯欲灭时**
- 这里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宁静。五声宫漏,古代用来计时的钟声,代表着夜晚的初醒,同时暗示着时间的缓缓推移。而“一点窗灯欲灭时”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深人静、灯火将熄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独的氛围。
### 综合理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自值班时内心的情感波动,以及对远方友人元九的深深怀念。八月十五,本是一个团圆的佳节,而诗人却因独处而倍感孤独,无法与友人相聚。通过书信这一载体,诗人的思绪得以寄托,同时也借由对月光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既反映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是一首富有深情的佳作。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境的佳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那时的中秋佳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而白居易作为宫中官员,独自在夜晚值班,只能对着明月回忆远方的朋友,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友情的深深怀念。
### 诗的结构与内容
1. **首联**:“心绪万端书两纸, 欲封重读意迟迟”——这一联描绘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状态。他思绪万千,写下两封信,但又在封信之前反复阅读,表现了他对朋友的深深思念和情感的细腻。两纸信件可能承载了对远方朋友的深情祝福、回忆与担忧,体现了友情的深刻和长久。
2. **颔联**:“五声宫漏初鸣夜, 一点窗灯欲灭时”——这一联以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寂静衬托诗人的孤独感。夜深之时,宫中钟声初响,暗示时间的流逝;而窗外的灯光即将熄灭,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和诗人内心的孤寂。这种场景描写不仅美化了诗的意境,也强化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主题与情感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月忆友”,诗人通过自然的月光和自身的孤独感,寄托了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在节日的背景下,这种情感显得更加浓厚和感人。诗中的细节描写,如“书两纸”、“欲封重读”、“五声宫漏”、“一点窗灯”,都是对诗人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友情的温馨与珍贵,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作为一个孤独的异乡人的无奈与哀愁。
### 总结
白居易的这首诗,以中秋佳节的月亮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友情的深情怀念。它不仅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也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孤独与情感的深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