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 mǔ dān huā èr shǒu
惜牡丹花二首
bì kōng róng róng yuè huá jìng yuè lǐ chóu rén diào gū yǐng |
碧空溶溶月华静 月里愁人吊孤影 |
huā kāi cán jú bàng shū lí yè xià shuāi tóng luò hán jǐng |
花开残菊傍疏篱 叶下衰桐落寒井 |
sāi hóng fēi jí jué qiū jǐn lín jī míng chí zhī yè yǒng |
塞鸿飞急觉秋尽 邻鸡鸣迟知夜永 |
níng qíng bù yǔ kōng suǒ sī fēng chuī bái lù yī shang lěng |
凝情不语空所思 风吹白露衣裳冷 |
《惜牡丹花二首》古诗词释义:
这首《惜牡丹花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组七言古诗,下面我将逐段解释其诗意:
### 第一首诗
#### 碧空溶溶月华静, 月里愁人吊孤影,
“碧空溶溶月华静”:满天碧蓝,月光如水般温柔而宁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月里愁人吊孤影”:在月光下,有一个人在思念、忧愁,他似乎在悼念或缅怀什么,留下的只有孤单的影子。这句话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忧愁。
#### 花开残菊傍疏篱, 叶下衰桐落寒井,
“花开残菊傍疏篱”:在稀疏的篱笆旁,菊花已经开始凋谢,依然绽放着。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在逐渐衰败。
“叶下衰桐落寒井”:在落叶覆盖的梧桐树下,寒井旁,叶子在寒冷的季节里飘落。梧桐叶的凋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
#### 塞鸿飞急觉秋尽, 邻鸡鸣迟知夜永,
“塞鸿飞急觉秋尽”:北方的鸿雁快速南飞,标志着秋天的结束。鸿雁南迁是自然界的季节变化的标志。
“邻鸡鸣迟知夜永”:邻居的鸡鸣声来得晚,意味着黑夜的漫长。这里以时间的长度来表达夜晚的宁静和时间的流逝。
#### 凝情不语空所思, 风吹白露衣裳冷,
“凝情不语空所思”:诗人深情凝望,但不言语,心中满是无尽的思绪。这里的“所思”可能是对已逝的美好时光的怀念,或者是对未来的忧虑。
“风吹白露衣裳冷”:寒风吹拂着,露水沾湿了衣裳,诗人感到身体的寒冷。这个意象不仅是对物理寒冷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代表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苦楚。
### 第二首诗
第二首诗的内容与第一首较为相似,可能是在同一场景或心境下,继续表达对时间流逝、生命衰败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忧愁。两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化,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惜牡丹花二首》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惜牡丹花二首》(仅提供其中一首的赏析,因为标题未明确指出是第几首),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情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深沉感慨。这首诗通过描述月夜的静谧场景,融入了对自然景观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深深忧虑。
1. **描绘月夜之静美**:“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首先,诗人以“碧空溶溶月华静”描绘了一幅月夜的宁静画卷,月色如水,清澈明亮,静谧而又神秘。在这样的氛围下,月下的“愁人”仿佛能够听到自己的思绪与月华相互交织,不禁让人心生愁绪。这里的“吊孤影”不仅描绘了人影在月光下的孤单,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2. **菊花与桐叶的衰败**:“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菊花的衰败与桐叶的飘零,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流逝。疏篱边的残菊虽顽强绽放,但秋意渐浓,终将凋零;衰桐的落叶,则直接展示了自然界的无情变化。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自然观察,也蕴含了对时光匆匆、生命短暂的感慨。
3. **对季节转换的敏感**:“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塞外的鸿雁南飞,是秋季结束的标志;而邻家的鸡鸣迟起,则说明夜的长度增加了。这两句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敏锐地捕捉了季节的更替,同时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岁月不待人的无奈。
4. **情感的凝固与凝视**:“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在这样的夜晚,诗人的情感被深深凝固,他凝视着这一切,却无言以对,只能任由思绪自由飞翔。被风吹动的白露,不仅让衣裳感到寒冷,也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冷冽且沉重。这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与生命流逝时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哀愁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白居易以其独特的诗风,将自然界的美景与人类情感紧密相连,使得这首诗既具有视觉的美感,又富含哲理的深度,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