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dá yuán fèng lǐ tóng sù jiàn zèng

答元奉礼同宿见赠

作者:白居易 
chóu chàng jiē qián hóng mǔ dān     wǎn lái wéi yǒu liǎng zhī cán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míng cháo fēng qǐ yīng chuī jǐn     yè xī shuāi hóng bǎ huǒ kàn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jì mò wēi hóng dī xiàng yǔ     lí pī pò yàn sàn suí fēng
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qíng míng luò dì yóu chóu chàng     hé kuàng piāo líng ní tǔ zhōng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答元奉礼同宿见赠》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答元奉礼同宿见赠》描绘了他对红牡丹的深深喜爱与惋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易逝的感慨。我们可以将这首诗分为几个主要的部分进行解读:

### 1. 第一句:“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这一句开门见山,表达了诗人对阶前红牡丹的爱慕和欣赏。红牡丹的美和生命力令诗人感到遗憾,因为晚来之时,只有两枝还在,这表明美丽的花朵已经受到了时间的侵蚀,开始凋零。

### 2. 第二句:“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诗人对这两枝残存的红牡丹感到深深的惋惜,预见到第二天的风将把它们吹散。为了留住这最后的美丽,他决定在夜晚用灯火照亮残花,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与之共度最后一晚。

### 3. 第三句:“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这一句描绘了红牡丹在风雨中的状态,花瓣在风雨中低垂,仿佛在哀求,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它们随风飘散,象征着美丽与生命的短暂流逝。

### 4. 第四句:“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在晴朗的天气里,诗人面对掉落的红牡丹依然感到哀伤,想象它们在泥土中飘零更是让人难以接受。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消逝和美丽的丧失的深深哀愁,以及对自然界生命循环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红牡丹凋零过程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时的惋惜之情。诗人通过自己的情感投射,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哲思。

《答元奉礼同宿见赠》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答元奉礼同宿见赠》,写于诗人晚年,流露出深深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眷恋。这首诗以对红牡丹的描写为载体,寄托了诗人对生命流逝、自然无常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诗中意境和情感的赏析:

1. **首句“惆怅阶前红牡丹”** 开篇即渲染了一种悲凉与哀愁的氛围。红牡丹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惆怅”形成对比,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易逝与珍贵。诗人的“惆怅”不仅仅是因为牡丹的凋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 **“晚来唯有两枝残”** 描述了夜晚牡丹仅剩两枝残败的情景。这里用“唯有”强调了牡丹之盛之衰之间的鲜明对比,突出了生命力的脆弱。

3.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诗人似乎不愿面对牡丹即将凋零的现实,在夜晚用火光照亮那些即将随风而去的花瓣,表达了他对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不舍。

4.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描述了风雨中的牡丹,花瓣低垂,与风雨抗争,最终随风飘散。这一场景充满了凄美与无助,象征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5.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诗人在晴明之日看到花瓣落地仍然感到惆怅,更不用说它们在泥土中飘零的凄凉。这句话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逝去的哀愁与无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与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白居易通过对牡丹由盛转衰的过程的描述,巧妙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使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时,也不禁对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流逝产生共鸣。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