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óu hè yuán jiǔ dōng chuān lù shī shí èr shǒu 。 wàng yì tái ( sān yuè sān shí rì )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望驿台(三月三十日)
bǎi láo guān wài yè xíng kè sān diàn jiǎo tóu xiāo zhí rén |
百牢关外夜行客 三殿角头宵直人 |
mò dào jìn chén shèng yuǎn shǐ qí rú tóng shì bù xián shēn |
莫道近臣胜远使 其如同是不闲身 |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望驿台(三月三十日)》古诗词释义:
《望驿台》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全诗意思如下:
百牢关外的夜行人,三殿角头的夜值官,不要以为近臣的生活更胜远使,其实他们的身份都是同样的忙碌,没有闲暇之身。
具体解析如下:
1. **百牢关外夜行客**:这里的“百牢关”是一个地名,在古代是中国北方的一座重要关隘,象征着进入中原地区的重要门户。"夜行客"指的是在夜晚赶路的人,可能是因为公务或者旅途的原因。
2. **三殿角头宵直人**:“三殿”指皇宫中的三个主要殿堂,作为皇宫的一部分,它们是权力的中心。"宵直人"指的是夜晚在这些重要殿堂值守的官员,负责夜间的警卫和事务处理。
3. **莫道近臣胜远使**: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不要认为近臣(皇帝身边的官员)的生活比远使(远离京城,可能负责地方管理或出使外邦的官员)的生活更优越或更轻松。近臣虽然距离权力中心近,但他们的责任和忙碌程度并不比远使轻。
4. **其如同是不闲身**:这句话说明了无论是近臣还是远使,他们的身份都意味着他们没有闲暇之身。无论是近臣在皇宫中忙碌,还是远使在外执行任务,他们都是全身心投入,没有真正的闲暇时间。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比近臣和远使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官员身份和职责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他们不辞辛劳、忠诚奉公精神的赞赏。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望驿台(三月三十日)》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望驿台》(三月三十日),揭示了作者对于宫廷生活与旅途奔波的对比思考,以及对官员身份所带来的责任与限制的深刻洞察。
首先,“百牢关外夜行客”,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夜行的旅人,远离都市的喧嚣,独自在偏远地区艰难前行的场景。这里的“百牢关”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或者某种象征,它与“夜行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旅途的孤独与艰难。
接着,“三殿角头宵直人”,“三殿”指的是皇宫中的三大主要宫殿,而“宵直人”则指守夜值班的人。这句诗描述了在夜晚值守的宫内官员,他们必须放弃个人的休息时间,为国守夜。白居易用这一对比,将宫廷内相对安逸的生活与外在世界的艰辛劳动联系起来,展现了一种对官场生活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莫道近臣胜远使,其如同是不闲身”,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白居易在此强调,不要以为靠近皇帝、身份尊贵的官员就比在外奔波、劳碌的使者生活更好。他在这里点明了一个重要观点,即不论是宫廷内的近臣还是在外奔波的使者,都承担着各自的责任和压力,他们的生活并不比对方轻松。这种“不闲身”的描述,意味着无论是身处高位还是外派,官员们都无法摆脱繁忙与紧张的生活状态。
通过这首诗,白居易不仅展现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还通过文学形式表达了对于官员身份与责任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于不同生活状态的平等看待。这种对于生活深层次的反思,使得他的诗歌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描述,更蕴含了对社会、人性的深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