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ù lì
暮立
tíng qián jǐn rì lì dào yè dēng xià yǒu shí zuò chè míng |
庭前尽日立到夜 灯下有时坐彻明 |
cǐ qíng bù yǔ hé rén huì shí fù zhǎng xū yī liǎng shēng |
此情不语何人会 时复长吁一两声 |
《暮立》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暮立》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我们逐段解释此诗的含义:
1."庭前尽日立到夜":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庭前站立了一整天,直至夜晚。这里的“尽日”表示从早到晚,形容诗人长时间站立在庭前,似乎有事情在心里纠结,或是有心事无法释怀,选择以站立的方式独自面对。
2."灯下有时坐彻明":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夜晚某个时刻,坐在灯下一直到天明。这说明他的思绪难以平静,选择了在夜晚用静坐的方式思考,直至天色破晓,似乎希望能通过时间的流逝来减轻内心的困惑或忧愁。
3."此情不语何人会":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诗人此时的心中充满了无法言说的情感,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这反映了他内心的深沉,以及在人际关系中感到的孤独。
4."时复长吁一两声":最后,诗人通过偶尔发出的长叹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不仅是对内心情感的释放,也是对无法与人分享内心世界的无奈和痛苦的象征。长叹声代表着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无法得到理解和共鸣。
综上所述,这首《暮立》诗通过描述诗人独自站立和静坐的场景,以及偶尔的长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孤独和无法言说的痛苦。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暮立》古诗词赏析:
《暮立》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全诗仅四句,却深刻地描绘了一位孤寂者的内心世界,语言简练而情感丰富。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长时间站立于庭院中直到夜幕降临,然后在灯下坐到天明的场景。这不仅仅是对时间流逝的直接描绘,更是对诗人内心孤独、忧郁状态的细腻刻画。
诗的第一句“庭前尽日立到夜”,用“尽日”和“到夜”两个时间点,强调了诗人长时间站立的时间之长,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孤独的持久。第二句“灯下有时坐彻明”,将场景从室外转到室内,灯光的出现似乎为这孤独的世界增添了一丝温暖,但“彻明”即坐到天明,又表现出诗人内心无法排遣的忧愁,以至于无法在短暂的休息中找到解脱。
第三句“此情不语何人会”,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法言说的情感,仿佛在对天地之间的万物诉说着心中的秘密,却又找不到能够理解和共鸣的对象。最后一句“时复长吁一两声”,用简单的动作——长吁,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这种无声的表达,更加深刻地展现了孤独者内心的压抑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含蓄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孤独、忧郁状态的深刻体验。白居易通过这样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际关系疏离、内心世界的孤独,以及对人生无常、时间无情的感慨。这样的作品,既具有个人情感的深度,也触及了普遍的人性主题,因此能够跨越时空,引起古今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