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ūn jū èr shǒu
村居二首
xié yuè rù qián yíng tiáo tiáo yè zuò qíng |
斜月入前楹 迢迢夜坐情 |
wú tóng shàng jiē yǐng xī shuài jìn chuáng shēng |
梧桐上阶影 蟋蟀近床声 |
shǔ bàng chuāng jiān zhì qiū cóng diàn shàng shēng |
曙傍窗间至 秋从簟上生 |
gǎn shí yīn yì shì bù qǐn dào jī míng |
感时因忆事 不寝到鸡鸣 |
《村居二首》古诗词释义:
《村居二首》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组描写乡村夜景和内心的诗篇。下面,我将逐段解释这两首诗的意思:
### 第一首诗解释:
1. **斜月入前楹,迢迢夜坐情。** - 斜斜的月亮照进了屋前的柱子,夜晚静静地坐着,心中有着遥远的思绪。
2. **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 - 梧桐树的影子映在台阶上,不远处的床边传来蟋蟀的叫声。
3. **曙傍窗间至,秋从簟上生。** - 当曙光从窗户的一角悄悄到来时,秋意从竹席上慢慢滋生,让人感到一丝凉意。
4. **感时因忆事,不寝到鸡鸣。** - 时光的流转让人感伤,回忆起往事,整夜无法入睡,直到鸡鸣声传来。
### 第二首诗解释:
关于第二首诗,原文为:
```
不向河边立,空听水声频。
败荷投入去,残月映来新。
逸兴虽多感,颓颜岂有神。
依然不得睡,鸡唱五更春。
```
1. **不向河边立,空听水声频。** - 没有站在河边,只是徒然听到流水声频密,心中空虚。
2. **败荷投入去,残月映来新。** - 落败的荷花被投入水中,一轮残月在新水中映照,象征着旧事物的逝去与新事物的出现。
3. **逸兴虽多感,颓颜岂有神。** - 虽然有闲适的情怀和感触,但老态龙钟,精神已不复当年。
4. **依然不得睡,鸡唱五更春。** - 仍然无法入眠,直到清晨的鸡鸣,春天的五更时分,时间的流逝提醒着他。
这两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乡村夜晚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也有对时光流逝、人生况味的深刻感悟。
《村居二首》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村居二首》是两首诗的合集,表现了乡村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对环境、声音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乡村夜晚的静谧和作者的内心世界。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 第一首:夜的静谧
**斜月入前楹,迢迢夜坐情**
在这首诗的开头,作者用“斜月入前楹”描绘出一幅月光斜照的乡村夜晚画面。月光温柔地投射在房屋的前楹(门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这个意象不仅点明了时间(夜晚),还暗含了一种等待和期待的情感,因为“夜坐情”不仅仅是坐着欣赏月色,更包含了作者对静谧夜晚的深沉情感。
**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
接下来,作者通过“梧桐上阶影”和“蟋蟀近床声”这两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梧桐树的阴影随着月光落在台阶上,为这个夜晚添了几分静寂之美。而“蟋蟀近床声”则引入了乡村特有的声音,让读者仿佛能听到细微的生物活动,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和生动性。
**曙傍窗间至,秋从簟上生**
“曙傍窗间至”描述了夜渐渐退去,晨光从窗户开始透进,标志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这种过渡性的描写,既是对时间流逝的自然叙述,也是对作者情感的一种延伸,暗示着一个崭新的开始。而“秋从簟上生”则巧妙地通过床席(簟)感受到秋意,隐喻着季节的变化和个人情感的深沉。
**感时因忆事,不寝到鸡鸣**
最后两句“感时因忆事,不寝到鸡鸣”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思绪。在这样的夜晚,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变换触动了作者,更唤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和思考。这种感时忆事的情感,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细腻和深刻。
### 总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巧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乡村夜晚的宁静之美,以及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白居易巧妙地运用自然元素与时间、情感的交织,构建了一个既具画面感又富含哲思的诗意世界,让人在静谧的乡村夜晚中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个人情感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