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óu chéng nán , liú yuán jiǔ 、 lǐ èr shí wǎn guī
游城南,留元九、李二十晚归
píng shēng xīn jì zuì xiāng qīn yù yǐn qiáng dōng bù wèi shēn |
平生心迹最相亲 欲隐墙东不为身 |
míng yuè hǎo tóng sān jìng yè lǜ yáng yí zuò liǎng jiā chūn |
明月好同三径夜 绿杨宜作两家春 |
měi yīn zàn chū yóu sī bàn qǐ dé ān jū bù zé lín |
每因暂出犹思伴 岂得安居不择邻 |
hé dú zhōng shēn shù xiāng jiàn zǐ sūn zhǎng zuò gé qiáng rén |
何独终身数相见 子孙长作隔墙人 |
《游城南,留元九、李二十晚归》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给友人元稹和李绅的一首赠别诗,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全诗通过几个生活场景和情感层面的描绘,表达了对好友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离别的不舍。
1. **平生心迹最相亲**: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元九(元稹)和李二十(李绅)之间深厚的友谊,是基于心灵的契合和情感的相互理解。
2. **欲隐墙东不为身**:这句诗采用了古代隐士的生活意向,表达出诗人希望与友人一同隐居生活的愿望,但并非为了个人的追求,而是出于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明月好同三径夜**:三径指的是古代隐士居住时的几条小路,此处指与友人共同度过月夜,享受清幽而宁静的时光,共同欣赏明月的美景,深化了对友情的赞颂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4. **绿杨宜作两家春**:绿杨是春天的象征,诗中用“绿杨”描绘了两家共享春天美好景象的和谐景象,暗含了诗人对与友人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期待和珍惜。
5. **每因暂出犹思伴**:每当外出时,诗人仍然感到孤单和思念,因为缺少了与友人的相伴。这一句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和对友人陪伴的渴望。
6. **岂得安居不择邻**:这一句表达了即使在安居生活中,诗人也希望选择值得信赖和友善的邻居,体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7. **何独终身数相见**:诗人表达了对与友人多次相遇的感激之情,强调了友情的宝贵和不可替代性。
8. **子孙长作隔墙人**:最后,诗人预想了自己与友人后代也能够世代友好相处,通过这样的设想,表达了对未来世代友情延续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活场景的营造,展现了白居易对元稹和李绅的深厚友谊以及对未来美好关系的期待,体现了唐代文人之间纯真而深刻的情感交流。
《游城南,留元九、李二十晚归》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游城南,留元九、李二十晚归》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是他与友人元稹(元九)和李绅(李二十)的友情与生活的写照,充满了对友情、相聚与离别的深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歌背景与主题
该诗创作于白居易与好友元稹和李绅交往的时期。白居易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相聚时光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忧思,因为友人们可能终将分别,无法永远相伴。诗歌通过描绘美好的自然景致,来象征友谊的美好与永恒,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
### 诗歌赏析
1. **首联“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点明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基础,他们的心灵与行动在平生中最为契合,即使选择隐居也不会考虑个人的利益,突显了友谊的高尚与无私。
2. **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以自然景观象征友情的温暖与美好。明月、三径夜(指友人居住的三条小径)、绿杨与“两家春”(即两家的春天,暗示了两家友情的繁荣),共同营造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向往和追求。
3. **颈联“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对相聚的渴望与对友情的重视。即便只是暂时的外出,诗人也希望能有友人相伴,安居时选择邻居也是为了增加相聚的机会,流露出对友情的深厚依赖。
4. **尾联“何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则带有一定的忧伤和对未来命运的感叹。这句话意味着诗人担忧,尽管他们可能经常相聚,但最终他们的子孙或许会成为隔墙之人,难以像他们一样频繁地相聚,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世无常的感慨。
### 总结
《游城南,留元九、李二十晚归》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象征友情的美好,同时流露出对相聚的渴望和对离别的忧思,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对生活变化的思考,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