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òng dào chéng qī jué jù 。 jiàn yuán jiǔ
重到城七绝句。见元九
gé qián xià mǎ sī péi huí dì èr fáng mén shǒu zì kāi |
阁前下马思裴回 第二房门手自开 |
xī wèi bái miàn shū láng qù jīn zuò cāng xū zàn shàn lái |
昔为白面书郎去 今作苍须赞善来 |
lì rén bù shí duō xīn bǔ sōng zhú xiāng qīn shì jiù zāi |
吏人不识多新补 松竹相亲是旧栽 |
yīng yǒu tí qiáng míng xìng zài shì jiāng shān xiù fú chén āi |
应有题墙名姓在 试将衫袖拂尘埃 |
《重到城七绝句。见元九》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题为《重到城七绝句见元九》,是他在再次来到城中时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故人元稹(字元九)的思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1. **首句**:“作者:白居易**标题:重到城七绝句。见元九**阁前下马思裴回, 第二房门手自开**”—— 白居易在城中再次拜访元九时,他下马驻足,思绪万千。他走到元九阁的门前,亲自打开了第二扇房门,这显示出他对元九的深切关怀与对旧时光的怀念。
2. **次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须赞善来**”—— 在往昔,白居易还是一名年轻、清秀的书吏(书郎),如今,他已经成为须发苍老的赞善大夫。这里不仅提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含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3. **第三句**:“吏人不识多新补,松竹相亲是旧栽**”—— 白居易看到周围的人和事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新人加入了官府的队伍。而令他感到安慰的是,那与元九阁并生的松竹,依然在那里茁壮成长,如同友谊一样,长久不变。
4. **第四句**:“应有题墙名姓在,试将衫袖拂尘埃**”—— 白居易相信,在元九阁的墙壁上,应该还留有他和元九年轻时所题的名字与诗。在心中,这份友情和回忆从未消失。于是,他试图拂去墙壁上的灰尘,想要再次见到那些名字,仿佛能通过这些痕迹与过去重新连接。
整首诗通过白居易再次回访元九的场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故人、旧时友情的深深怀念。通过描述周围环境的变化与不变的事物,白居易巧妙地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友情的永恒主题。
《重到城七绝句。见元九》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重到城七绝句·见元九》是一首情感细腻、富有诗意的诗作,通过对重访故地的个人经历和感受的描绘,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与不变的交织,以及对昔日友谊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题与主题
标题“重到城七绝句·见元九”表明这是一组以重访城邑为主题的七言绝句,其中特别提到了与友人元九的重逢。诗的主题围绕着重访旧地、回顾往昔、感怀时光流逝以及对老友的思念展开。
### 前两句“阁前下马思裴回,第二房门手自开”
这两句诗以作者重访故地时的心情和行为开始,描绘出一种既好奇又充满期待的氛围。“阁前下马思裴回”表现了作者在经过旧日阁楼前时的驻足和思虑,用“裴回”(徘徊)一词生动地刻画出内心的复杂情绪。接着,“第二房门手自开”则直接展现了作者的主动性,亲手开启那扇曾经熟悉的房门,这一行为蕴含着对往日回忆的探寻和珍惜。
### 后两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须赞善来”
这两句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角色的转变。从“昔为白面书郎去”到“今作苍须赞善来”,从年轻时的书郎身份到现在的赞善身份,不仅体现了个人身份的变迁,也暗含了岁月的无情和时间的推移。这不仅是一次物理空间的回访,也是一次对人生历程的回顾。
### 中间两组四句“吏人不识多新补,松竹相亲是旧栽”
这两句通过对比“吏人不识多新补”和“松竹相亲是旧栽”,一方面展现了城邑的变迁与人事更迭,一方面强调了某些事物的永恒不变。不识的“新吏人”与“旧栽”的“松竹”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但也有对自然永恒和一些美好事物留存的肯定。
### 结尾两句话“应有题墙名姓在,试将衫袖拂尘埃”
结尾两句表达了对过去回忆的珍视,特别是对可能留有友人或自己名字的题壁的期待。通过“拂尘埃”,似乎在试图唤醒那些沉睡在时间深处的回忆,表达了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惜。
### 总结
白居易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对比,展现了重访旧地时的复杂情绪和对时间流逝的深沉感慨。它不仅是一首个人的回忆之作,也反映了作者对友谊、时光和变化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往昔的深情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