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dé wēi zhī dào guān hòu shū bèi zhī tōng zhōu zhī shì chàng rán yǒu gǎn yīn chéng sì zhāng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

作者:白居易 
shí wǔ nián qián shì mèng yóu     céng jiāng shī jù jié fēng liú
十五年前似梦游   曾将诗句结风流
ǒu zhù xiào gē cháo ā ruǎn     kě zhī chuán sòng dào tōng zhōu
偶助笑歌嘲阿软   可知传诵到通州
xī jiào hóng xiù jiā rén chàng     jīn qiǎn qīng shān sī mǎ chóu
昔教红袖佳人唱   今遣青衫司马愁
chóu chàng yòu wén tí chù suǒ     yǔ lín jiāng guǎn pò qiáng tóu
惆怅又闻题处所   雨淋江馆破墙头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友人元稹(微之)贬谪通州后的复杂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 第一章
**十五年前似梦游,曾将诗句结风流**
- 白居易在十五年前曾经与元稹有过一段风流浪漫的时光,这段时光如同梦游一般美好,充满诗意。

**偶助笑歌嘲阿软,可知传诵到通州**
- 他们曾在闲暇时光中,共同创作了一些诗作,以风趣的言语嘲笑或戏谑某个特定的人物(阿软),这些诗作后来被人传颂到了元稹被贬的通州。

### 第二章
**昔教红袖佳人唱,今遣青衫司马愁**
- 前文提到的“红袖佳人”指的可能是元稹与白居易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中的一些女性角色。在从前,她们可能会演唱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创作的诗篇。现在,这些诗篇却成为让元稹(以青衫司马的形象出现)感到愁绪的源泉,暗示了元稹被贬后的孤寂和忧郁。

### 第三章
**惆怅又闻题处所,雨淋江馆破墙头**
- 白居易在又一次听闻到元稹在通州留下诗作的地点时,心中感到无比的惆怅。这个地方因被雨水淋湿,使得江边的破旧墙头显得更加凄凉,象征着元稹在异乡的凄苦和艰难处境。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好友当前困境的感慨,表达了白居易对元稹的深厚友情和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深忧虑。整首诗情感细腻,表达了对友谊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抒情诗。诗中的“微之”应是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元稹曾经被贬至通州(今重庆市万州区),而白居易在此诗中回忆了与元稹的友谊,表达了对元稹境遇的忧虑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的第一句“十五年前似梦游,曾将诗句结风流”,开篇便以一种梦幻般的语调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这里的“十五年前”和“似梦游”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对往事的怀念,同时“结风流”一词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暗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文采飞扬的交往。

第二句“偶助笑歌嘲阿软,可知传诵到通州”,通过回忆与友人一同享受的欢乐时光,即偶发的笑语、歌声与对阿软(可能为元稹之妻,也是诗人友人)的戏谑,表达了对往昔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刻的留恋。此处的“传诵到通州”可能象征着元稹被贬之地的孤独与寂寞,通过诗人的话语,也间接地表达了对友人当前处境的关切与无奈。

第三句“昔教红袖佳人唱,今遣青衫司马愁”,这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一句回忆了过去的欢愉场景——佳人之歌,充满了生活的诗意和情调;后一句则点明了今日的愁绪——元稹以青衫(低级官吏的服饰)的身份被贬至通州,表达了对友人如今遭遇的深切同情与忧虑。这里的“红袖佳人”与“青衫司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凸显了时间的无情与人世的沧桑。

最后一句“惆怅又闻题处所,雨淋江馆破墙头”,则是对元稹书信中提及的事情的回应。在元稹被贬之地,诗人通过“雨淋江馆破墙头”的景象,表达了对元稹处境的深深同情和哀愁。这句话不仅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也传递出了一种深沉的悲凉情感,象征着友谊的坚韧和对好友命运的关切。

整首诗通过回忆与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对友人的关怀以及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情感丰富,语言优美,读来令人动容。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