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óu bǎo chēng sì
游宝称寺
zhé cí wèi quē yuān luán gé lǎo rù lú shān mí lù suí |
谪辞魏阙鹓鸾隔 老入庐山麋鹿随 |
bó mù xiāo tiáo tóu sì sù líng chén qīng jìng yǔ sēng qī |
薄暮萧条投寺宿 凌晨清净与僧期 |
shuāng lín wǒ qǐ wén zhōng hòu zhǐ rì jūn qū rù gé shí |
双林我起闻钟后 只日君趋入阁时 |
péng yàn gāo dī fēn jiē dìng mò láo xīn lì yuǎn xiāng sī |
鹏鷃高低分皆定 莫劳心力远相思 |
《游宝称寺》古诗词释义:
《游宝称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对诗的每一句进行逐段解释:
1. **谪辞魏阙鹓鸾隔,老入庐山麋鹿随**:诗人被贬出京城,与朝廷中的大臣(鹓鸾,象征朝廷的高官)隔绝,随着老年的来临,他来到了庐山,与麋鹿为伴。这里暗示了诗人的失意与孤独。
2. **薄暮萧条投寺宿,凌晨清净与僧期**:在傍晚时分,诗人感到孤独与萧条,投宿于寺庙。在清早的宁静中,他与僧人们约定一同进行早课或禅修。这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与宗教中的寻求心灵的慰藉。
3. **双林我起闻钟后,只日君趋入阁时**:当诗人在双林之中醒来,听到钟声后,这可能代表着他即将结束或完成一天的修行。同时,这一天君正在朝廷中忙碌,赶往内阁处理政务。这一对比,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与官场生活中的截然不同。
4. **鹏鷃高低分皆定,莫劳心力远相思**:鹏(传说中的一种大鸟)和鷃(小鸟)虽然飞的高度不同,但都是自然秩序中的一部分。这句诗表达了对于个人命运与外界环境的接受态度,同时暗示不要过分牵挂远方的亲友,应珍惜当下。此处将不同阶层与生活的状态相对比,提倡一种豁达与平衡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反映了白居易在官场失意后,通过游历自然与宗教生活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同时也包含了对于个人命运、官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游宝称寺》古诗词赏析:
《游宝称寺》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歌,诗中展现了作者在被贬谪后的生活状态和对佛教的信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背景与主题**:白居易被贬谪后,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从权力的中心魏阙(比喻朝廷)被移至远离政治中心的庐山,与麋鹿为伴,这种转变暗示了他从朝堂的中心人物到远离权力核心的隐士的转变。这首诗展现了他在自然与佛教信仰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过程。
2. **自然与内心**:“薄暮萧条投寺宿”表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孤独地投宿寺庙,与自然界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作者在贬谪后的孤独与落寞。而“凌晨清净与僧期”则揭示了他在清晨与僧人共度的平静与和谐,表现了他通过佛法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3. **佛学与人生观**:“双林我起闻钟后”可能指的是在双林的清晨,作者听到钟声,标志着对新一天的开始和禅修的开始。这象征着通过佛法的实践,他试图超越个人的得失,追求内心的超越和平静。
4. **比较与反思**:“鹏鷃高低分皆定”中的“鹏”指的是传说中的大鹏鸟,象征远大志向;“鷃”则是普通的鸟,象征微小的自我。这句诗通过鹏和鷃的对比,表达了对于人生目标和追求的深刻反思——无论是高远还是平凡,人生的定位都是由自己决定的,不应过多劳心去追求他人的认可或比较。
5. **结语与情感**:“莫劳心力远相思”是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的反思。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他意识到过分思念他人,只会徒增烦恼,不如专注于自我内心的成长和精神的提升,这体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游宝称寺》不仅描绘了其个人经历的变迁,还蕴含了深刻的佛教哲学思想和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作者在逆境中寻求内心平静与精神超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