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uán hé shí èr nián huái kòu wèi píng zhào tíng suì zhàng fèn rán yǒu gǎn shuài ěr chéng zhāng

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章

作者:白居易 
píng shēng xiāng jiàn jí méi kāi     jìng niàn wú rú lǐ yǔ cuī
平生相见即眉开   静念无如李与崔
gè shì tiān yá wèi cì shǐ     yuán hé bù mì jiǔ jiāng lái
各是天涯为刺史   缘何不觅九江来

《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章》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白居易在元和十二年(817年)创作的诗,背景是淮寇(淮河流域的盗匪)尚未平定,皇帝下诏停止了年终的祭神仪式。在这首诗中,白居易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官员未能积极应对盗匪问题的感慨。

**第一句“平生相见即眉开”**:意指平时若能相见,大家都会感到愉快和亲近,这里蕴含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第二句“静念无如李与崔”**:在静思之时,想到的只有李姓和崔姓的两位朋友。这可能表示他们在这个时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或者是白居易特别关心的人。

**第三句“各是天涯为刺史”**:各自在天涯海角,担任刺史(地方长官)一职。这可能是在感慨他们身在异乡,面对盗匪问题而无计可施,或者是表达了对地方治理困难的无奈和同情。

**第四句“缘何不觅九江来”**:为什么你们不一起来九江呢?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希望朋友能共同帮助解决盗匪问题,或者是对朋友不在身边、无法共同应对时局的遗憾和期盼。

总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时局的忧虑,对未能积极应对盗匪问题的官员的感慨,以及对朋友在困难时能够伸出援手的期待。诗中流露出了一种深切的家国情怀和对和平稳定的向往。

《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章》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虽然标题显示其为元和十二年期间的作品,时间背景为淮寇未平,朝廷下令停止岁仗(即停年节日的武备演习),诗人感怀时局,情绪激愤,且在这一背景下作诗。不过,诗中具体的文字并非直接反映时政之忧愤,而是更倾向于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以下是对诗作的赏析:

### 诗的结构与内容

1. **首句“平生相见即眉开”**:这句诗开门见山,表达了诗人对某位友人相见时的喜悦之情。这里“眉开”不仅描绘了友人相见时的喜悦表情,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愉悦。

2. **“静念无如李与崔”**:接下来,诗人转换思绪,静静地思考,念及的是李、崔两位友人。这里的“静念”表明思绪的深沉与静谧,暗示诗人内心的情感可能因思念友人而复杂。

3. **“各是天涯为刺史”**:在下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各自身处天涯,同时担任刺史(州郡长官)这一事实的感慨。这里既有对友人官职之重的敬佩,也可能蕴含着对友人远离故乡、为官在外的辛酸与担忧。

4. **“缘何不觅九江来”**:最后,诗人直接提出疑问,询问为何友人不回到九江(地名,此处泛指友人熟悉的家乡或与友人相关的地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回到熟悉环境的渴望,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当前处境的关心与忧虑。

### 总体情感与主题

整首诗通过叙述与友人相见的喜悦、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对友人官职的感慨以及对友人归来愿望的表达,反映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淮寇未平,朝廷停止岁仗)下,诗人可能也借由友人之事抒发了对时局的感慨,尽管诗中并未直接描绘出具体的时政忧愤之情,但这种情绪可能在诗人的内心深处。

### 结语

白居易的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见长,通过人物间的交往细节展现了深刻的人际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隐含着对当时社会时局的某种思考与忧愁。通过对友人的情感叙述,白居易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个人情感与对时代的反思,呈现出一种既有个人情感的深度,又有时代背景的广度的艺术作品。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