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ng lóu xī wàng zhāo kè
江楼夕望招客
yú háng xíng shèng sì fāng wú zhōu bàng qīng shān xiàn zhěn hú |
馀杭形胜四方无 州傍青山县枕湖 |
rào guō hé huā sān shí lǐ fú chéng sōng shù yī qiān zhū |
绕郭荷花三十里 拂城松树一千株 |
mèng ér tíng gǔ chuán míng xiè jiào jì lóu xīn dào xìng sū |
梦儿亭古传名谢 教妓楼新道姓苏 |
dú yǒu shǐ jūn nián tài lǎo fēng guāng bù chēng bái zī xū |
独有使君年太老 风光不称白髭须 |
《江楼夕望招客》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江楼夕望招客》是一首描绘了杭州余杭的美丽风光,并邀请客人共赏此景的诗。全诗共八句,可以逐段解释如下:
1. **馀杭形胜四方无** - 这句话直译为“余杭的胜景,在四方无与伦比”。在这里,诗人强调了余杭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的独特性,认为其美丽和壮观在所有方向的景观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2. **州傍青山县枕湖** - “州傍青山”指的是州城(政府所在地)靠近青山,形象地描绘了城市的自然环境。“县枕湖”则指的是县治(县级政府所在地)紧挨着湖水,突出湖城一体的美景。
3. **绕郭荷花三十里** - “郭”指的是城墙,这句描述的是围绕城市周围的荷花生长区域绵延三十里。这不仅展现了城市周边的广阔荷花景观,也是对夏季荷塘清新的美丽描绘。
4. **拂城松树一千株** - “拂城”形容松树轻轻触碰着城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松树的高大与密集。“一千株”则夸张地形容了松树的数量之多,凸显了松林的壮观。
5. **梦儿亭古传名谢** - “梦儿亭”是一个古老的亭子,其名称相传与谢家(一个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家族)有关。这句诗不仅赞美了亭子的历史悠久和传说故事,也暗示了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6. **教妓楼新道姓苏** - “教妓楼”指的是一个专门为教诲妓女礼仪、技艺而建立的楼阁。“新道姓苏”可能是指这座楼阁现在以苏为姓,也可能是在表达这座楼阁的更新或新命名。这一句表达了对妓女文化在历史与现代社会中的变迁和演进的观察。
7. **独有使君年太老** - “使君”是古代官职的称呼,此处指诗人自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年龄已大,感慨自己可能已不适合参与这样热闹的聚会,流露出一丝年华易逝的感慨。
8. **风光不称白髭须** - “风光”在这里指的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也包括了聚会的氛围与享受。“白髭须”指诗人的白发,诗人自谦,说自己白发苍苍,与周围年轻人的活力和新潮气氛不太相称。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老去的自我反思和接受。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余杭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文化遗存,展现了诗人对于家乡美景的热爱和邀请朋友共享这份美好的愿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晚年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江楼夕望招客》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江楼夕望招客》一诗,不仅描绘了一幅杭州余杭美景的生动画面,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友情的渴望。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对杭州美景的赞叹,以及对都市生活的隐忧。
首句“馀杭形胜四方无”以肯定的语气赞叹余杭的壮丽,将其形容为独一无二的存在,隐含了对余杭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的极高认可。
“州傍青山县枕湖”一句,描绘了余杭州城傍山,县城枕湖的地理风貌,展现出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更是以夸张的手法,突显了余杭荷花环绕城郭的壮观景象和松树随风拂动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接下来的“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则在赞美之余,暗含了对古代文人雅士足迹的怀念以及对新事物的接纳。梦儿亭和教妓楼分别与谢灵运和苏小小等古代名人的故事相联系,展现了历史与现代的交相辉映。
最后,“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一句,是诗人白居易面对美景时的感慨。他自言自己年龄已高,似乎无法与这如画的景色完全融为一体,一种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油然而生。这既是对自己老态的感慨,也是对生命有限、时间宝贵的深刻反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也蕴含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与比喻的手法,白居易成功地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既有意境美又有深意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