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mù fú róng huā xià zhāo kè yǐn

木芙蓉花下招客饮

作者:白居易 
yī yè luò wú tóng     nián guāng bàn yòu kōng
一叶落梧桐   年光半又空
qiū duō shàng jiē rì     liáng zú rù huái fēng
秋多上阶日   凉足入怀风
bìng shòu xíng rú hè     chóu jiāo bìn shì péng
病瘦形如鹤   愁焦鬓似蓬
sǔn xīn shī sī lǐ     fá xìng jiǔ kuáng zhōng
损心诗思里   伐性酒狂中
huá gài hé zēng xī     jīn dān bù zhì gōng
华盖何曾惜   金丹不致功
yóu xū zì cán kuì     dé zuò bái tóu wēng
犹须自惭愧   得作白头翁

《木芙蓉花下招客饮》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木芙蓉花下招客饮》描绘了秋日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情感,以及邀请宾客共饮的情境。下面分段解释每一句的意思:

1. **一叶落梧桐,年光半又空**:秋风起时,一片梧桐叶落下,暗示时间的一半已经过去,也象征岁月的流逝,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2. **秋多上阶日,凉足入怀风**:秋天的阳光照在台阶上,带给人温暖的感觉;而秋风带来凉意,吹拂在怀中,既有清凉的触感,也有秋风送爽的意味。

3. **病瘦形如鹤,愁焦鬓似蓬**:诗人形容自己因病消瘦,身形宛如仙鹤,而眉头紧锁,愁容满面,使得鬓发杂乱无序,如同蓬草。

4. **损心诗思里,伐性酒狂中**:在这损心的诗思中,诗人的心灵受到磨砺;在酒狂的状态中,或许有片刻的忘却与释放,但这种借酒消愁的方式并非长久之计。

5. **华盖何曾惜,金丹不致功**:诗人或许曾经寻求名利与荣华,但并未能珍惜,也未通过服用金丹等方术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快乐,暗示了对世间功利的反思。

6. **犹须自惭愧,得作白头翁**:诗人感到羞愧,意识到自己在追求外在的成就与名声时,忽视了内心的真实与老去的必然,希望能在老年时,能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岁月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自我反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个人生活状态的审视,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通过邀请宾客共饮这一行为,或许也是诗人试图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与生命的真谛。

《木芙蓉花下招客饮》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木芙蓉花下招客饮》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日的场景,并在其中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哲思。这首诗运用了一系列对比与象征手法,通过自然景观与个人心境的映照,传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生命状态、创作冲动与情感困惑的复杂感悟。

### 自然景观与心境对比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秋日的景象:“一叶落梧桐,年光半又空,秋多上阶日,凉足入怀风。”这一系列景象的描绘既有静态美,如“一叶落梧桐”,也有动态美,如“秋多上阶日,凉足入怀风”。梧桐落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季节的更替,与后文的“年光半又空”相呼应,暗示了岁月不居,时光易逝的人生感慨。诗人用这些自然景象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外界环境相融合,形成了一种自然与人内心的微妙对话。

### 个人状态的展现

“病瘦形如鹤,愁焦鬓似蓬”这一对仗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身体与精神状态。病瘦如鹤形象,显示了病态的身体;愁焦鬓似蓬,描绘了因愁而困扰的面容。这种极端的形象化描写,不仅加深了诗人的孤独与焦虑感,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状态的深刻反思。

### 创作与情感的纠结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创作与情感的反思:“损心诗思里,伐性酒狂中,华盖何曾惜,金丹不致功。”“损心诗思”与“伐性酒狂”对比鲜明,前者暗示了创作的痛苦与煎熬,后者则可能指的是借助酒来逃避现实或寻求慰藉,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矛盾。对“华盖何曾惜”与“金丹不致功”的提问,更是在探索创作的真正意义与价值,以及寻求精神解脱的途径。

### 结语

全诗通过一系列的对比与象征,展现了一位诗人对生命、时间、创作与自我状态的深刻思考。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的描写,将个人情感与外界环境相融合,形成了富有哲思的意象。同时,诗中对于创作过程中的痛苦与逃避、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反思,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深刻洞察与自我批判。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是白居易诗歌中较为独特的一篇,值得细细品味。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