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án chū mì chūn , xì zèng zhū láng guān
闲出觅春,戏赠诸郎官
chuān lí rào shě bì wēi yí shí mǔ xián jū bàn shì chí |
穿篱绕舍碧逶迤 十亩闲居半是池 |
shí bǎo chuāng jiān xīn shuì hòu jiǎo qīng lín xià dú xíng shí |
食饱窗间新睡后 脚轻林下独行时 |
shuǐ néng xìng dàn wèi wú yǒu zhú jiě xīn xū jí wǒ shī |
水能性淡为吾友 竹解心虚即我师 |
hé bì yōu yōu rén shì shàng láo xīn fèi mù mì qīn zhī |
何必悠悠人世上 劳心费目觅亲知 |
《闲出觅春,戏赠诸郎官》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闲出觅春,戏赠诸郎官》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的独特感悟。让我们逐段解析:
**第一句:"穿篱绕舍碧逶迤"**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春日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穿篱绕舍"指的是绿色植物或花卉穿过篱笆,环绕着房屋生长。"碧逶迤"形容绿色连绵不绝,蜿蜒曲折,象征着春天生机的延伸和无穷的活力。
**第二句:"十亩闲居半是池"**
这里的"十亩"指的是面积的大小,"闲居"是指诗人安逸的住所。这句话表明诗人在十亩的居住地里,有一半是水池,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亲近和对水的特别喜爱。
**第三句:"食饱窗间新睡后"**
"食饱"意味着餐后,"新睡后"则指刚睡醒。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餐后休息的惬意生活场景,强调了宁静与舒适的感觉。
**第四句:"脚轻林下独行时"**
"脚轻"形容步履轻盈,"独行时"则表明诗人独自一人在林间漫步。这种场景体现了一种远离尘嚣、自由自在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第五句:"水能性淡为吾友"**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水的深情。"性淡"意为淡泊、朴素,水以其无欲无求、自然流动的特性,成为诗人精神上的朋友和心灵的寄托。
**第六句:"竹解心虚即我师"**
竹子以其空心、坚韧、清高的品质,被诗人视为良师。"解心虚"象征着竹子的心灵纯净,能够成为诗人学习的对象和精神上的导师。
**最后两句:"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这两句诗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和升华。诗人认为,在繁忙的世界中追求亲友,劳心劳力,不如与自然为伴,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闲居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界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中人际关系复杂、心劳力拙现象的反思。
《闲出觅春,戏赠诸郎官》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闲出觅春,戏赠诸郎官》诗,是一首描绘闲居之乐、自然之美的作品,充满了淡泊宁静、自然之趣的意境,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颂和对官场世俗的疏离之情。下面是逐句的赏析:
1.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绿意盎然、池水环绕的田园风光,篱笆穿过,小屋错落,绿色的植物绵延不绝,展现出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和谐。十亩闲居,一半是池塘,既表现了空间的宽广,也暗示了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
2.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在饱食之后,诗人享受着午后的宁静,通过“新睡后”来表现身心的轻松与满足,这时他走出屋舍,步入林间,脚下的轻盈与林下的幽静构成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结合的画面,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与自在。
3.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这两句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通过“水”的淡泊和“竹”的虚心来表达诗人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水,以其无色、无味、无形,象征着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竹,以其中空、挺拔,象征着诗人的高尚品格和虚心学习的态度。这里,水和竹成为诗人心中理想的朋友和老师的象征,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精神品质的向往。
4.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最后一句诗,表达出诗人对官场世俗的淡漠和对真正友情的渴望。在人世间寻觅知音,往往劳心劳力且不易得到,而诗人认为,在这广阔的自然界中,水与竹就是他的朋友和老师。这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展现了他对真挚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简单、纯净生活方式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田园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简单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对淡泊名利、高尚人格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自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