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xì lǐ jīng lǎo sēng

戏礼经老僧

作者:白居易 
měi yīn zhāi jiè duàn hūn xīng     jiàn jué chén láo rǎn ài qīng
每因斋戒断荤腥   渐觉尘劳染爱轻
liù zéi dìng zhī wú qì sè     sān shī yīng hèn shǎo ēn qíng
六贼定知无气色   三尸应恨少恩情
jiǔ mó xiáng fú zhōng xū jǐn     shī zhài tián hái yì yù píng
酒魔降伏终须尽   诗债填还亦欲平
cóng cǐ shǐ kān wèi dì zǐ     zhú gàn shī shì gǔ xiān shēng
从此始堪为弟子   竺干师是古先生

《戏礼经老僧》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诗《戏礼经老僧》表达了一种对于禅修、修行以及追求精神解脱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于老僧教诲的回应与敬意。下面是逐段解释:

1. **每因斋戒断荤腥, 渐觉尘劳染爱轻**:诗人提到每当他进行斋戒(即不吃肉食和不吃含有动物产品的食物),减少对物质和欲望的依赖时,感觉心中的烦恼和对世间事物的执着逐渐减少。斋戒成为他摆脱尘世纷扰、减轻对物质和情感依赖的一种途径。

2. **六贼定知无气色, 三尸应恨少恩情**:这里使用了佛教和道教中的概念。六贼代表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种烦恼;三尸则是道教中的三元神(称为天、地、人三尸),也象征着内心的贪、嗔、痴三毒。诗人在斋戒和修行的过程中,感觉到这些内在的烦恼和欲望渐渐失去了力量,甚至感到它们对自己产生恨意,因为自己减少了对它们的滋养和满足。

3. **酒魔降伏终须尽, 诗债填还亦欲平**:诗人在修行过程中面对的另一个挑战是“酒魔”,即饮酒的诱惑和贪欲。通过斋戒和内心的修炼,他希望能最终克服这一诱惑。同时,“诗债”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他之前因为创作而欠下的精神或道德责任,现在希望通过更加虔诚和专注的修行来“填还”,达到内心的平衡。

4. **从此始堪为弟子, 竺干师是古先生**:通过不断的修行和内心的成长,诗人认为自己已经准备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弟子,追随并学习老僧(竺干师)的教导和智慧。竺干师在这里被尊称为“古先生”,既表明了对老僧的敬重,也暗示了老僧传授的教义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在追求精神解脱和道德提升的过程中,对内心贪欲和烦恼的斗争,以及对信仰和智慧的追求。

《戏礼经老僧》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戏礼经老僧》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作品,虽说是“戏礼”,实际上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诗人个人的修行体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斋戒与修行**:诗的开头“每因斋戒断荤腥”表明作者通过斋戒(不吃肉食)的方式来净化身心,试图摆脱尘世的烦恼和贪爱。斋戒是一种修行手段,通过限制饮食、行为等,以期达到内心的清净和平静。

2. **六贼与三尸**:“六贼”和“三尸”是中国古代道教的概念,分别代表了人的各种欲望和烦恼,如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贪欲,以及欲望、私欲、邪欲三者。通过“渐觉尘劳染爱轻”和“六贼定知无气色,三尸应恨少恩情”表达作者通过修行逐渐减少这些烦恼,暗示了斋戒的有效性和修行的力量。

3. **降伏酒魔与诗债**:“酒魔降伏终须尽,诗债填还亦欲平”这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不良嗜好的控制与对创作的自律。酒与诗,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赋予情感释放和艺术创作的象征意义,作者在这里将之视为需要“降伏”的对象,显示出他对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4. **归宿与敬意**:“从此始堪为弟子,竺干师是古先生”是全诗的结尾,作者表示通过这些修行和努力,自己终于可以心平气和地成为弟子,学习和敬重像竺干师这样的古之高僧。这里不仅表达了对修行的坚持和对宗教的尊敬,也体现了作者对更高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白居易在修行道路上的深刻感悟和对自我超越的渴望。通过斋戒、控制欲望、自我反思和学习敬重高僧,表达了个人精神境界提升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和谐、清净生活的向往。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