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ǎng qǐng shàng rén
访请上人
zhū lín chūn jì jì bǎo dì yè chén chén |
珠林春寂寂 宝地夜沉沉 |
xuán ào níng shén jiǔ chán jī rù miào shēn |
玄奥凝神久 禅机入妙深 |
cān tóng dà kuài lǐ kuī cè zhì rén xīn |
参同大块理 窥测至人心 |
dìng chù bō luó mì xū cóng wù wài xún |
定处波罗蜜 须从物外寻 |
《访请上人》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访请上人》可以分为四段来解读,每一句都揭示了诗人与高僧(上人)的互动以及探求精神世界与宇宙真理的旅程。
### 第一段:珠林春寂寂, 宝地夜沉沉
- **珠林春寂寂**:描述了访请上人时的场景,春天的珠林显得格外宁静,可能是庙宇或者修行之所,春日的寂静给人以平和与内省的氛围。
- **宝地夜沉沉**:晚上,宝地(通常指寺庙或圣地)沉浸在沉静之中,夜色与寂静共同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又神秘的气氛,为与高僧的交流与对话提供了一个沉思的环境。
### 第二段:玄奥凝神久, 禅机入妙深
- **玄奥凝神久**:表示作者长时间地专注、凝视或冥想,试图理解和领悟那些深奥、难以言表的真理或哲理,显示出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与虔诚。
- **禅机入妙深**:这里的“禅机”是指通过禅修或冥想所领悟的微妙真理或宇宙法则,作者通过长时间的凝神思考,深入理解了禅的奥妙,体验到了超越日常智慧的深层真理。
### 第三段:参同大块理, 窥测至人心
- **参同大块理**:这里的“大块理”指的是自然界的基本法则或宇宙秩序。作者在探索自然法则的过程中,找到了与禅理的共通之处,即在自然现象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表达了对自然与禅理统一的认识。
- **窥测至人心**:作者试图通过内心世界的洞察,理解更深层次的人性、情感和动机。这一过程不仅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也是对人性普遍规律的探寻,体现了作者对心灵深处秘密的好奇与求知欲。
### 第四段:定处波罗蜜, 须从物外寻
- **定处波罗蜜**:“定”通常指内心的宁静与专注,是佛教修行中的重要概念。此处的“波罗蜜”意为“到彼岸”,在佛教中比喻达到解脱的状态。作者在内心深处(定处)找到了通往精神解脱的道路,实现了心灵的升华。
- **须从物外寻**:最后一句强调了寻找真理或实现心灵解脱并非仅限于物质世界之内,还需要超越物质,去探索更为深邃的精神世界。这句话暗示了一种超脱现实,追求更高层次智慧的信念。
综上所述,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访客在与高僧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深入的思考与内省,不仅探索了自然与宇宙的真理,更深入理解了人类心灵的奥秘,最终找到了心灵解脱与智慧提升的道路。
《访请上人》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访请上人》充满了深邃的哲思与宗教色彩,作者牟融以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种精神探索与心灵契合的境遇,通过对上人(僧侣)的拜访与对话,探索了宇宙与人性的奥秘。让我们逐一赏析:
1. **珠林春寂寂, 宝地夜沉沉**:这两句用“珠林”和“宝地”描绘出宁静、庄严的背景,通过“春寂寂”和“夜沉沉”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深邃,为后面的禅思与探索做好了铺垫。
2. **玄奥凝神久, 禅机入妙深**: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上人(僧侣)长时间地凝聚精神,深入禅机。这里的“玄奥”与“妙深”暗示了对宇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与探索。
3. **参同大块理, 窥测至人心**:这句诗进一步展示了探索的范围,从自然的“大块”(万物)到人的内心,表达了对万物与人性本质的深究与洞察。
4. **定处波罗蜜, 须从物外寻**:在专注与平静(“定”)的状态下,领悟“波罗蜜”(佛教术语,指渡过生死苦海的智慧或成果)。最后一句强调,这种领悟和实现,需要从日常生活的表象(“物外”)中寻找,即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体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上人的拜访与对话,展现了作者对精神世界、宇宙奥秘以及人性深邃的追求与理解,以及实现这种理解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描绘宁静的环境、深沉的禅思和对万物与人性的洞察,传达了一种超越日常表象,深入内心与自然之道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