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 péi qǐ jū lì shì yù fàng cháo yóu qǔ jiāng
同裴起居厉侍御放朝游曲江
xìng tóng xiāng jiàn yì zǐ fǔ gòng xián xíng |
性同相见易 紫府共闲行 |
yīn jìng hóng táo luò qiū tán bái shí shēng |
阴径红桃落 秋坛白石生 |
xiǎn wén lián zhú sè hè yǔ yīng sōng shēng |
藓文连竹色 鹤语应松声 |
fēng dìng yào xiāng xì shù shēng quán qì qīng |
风定药香细 树声泉气清 |
chuí yán líng cǎo yǐng rào bì gǔ shān míng |
垂檐灵草影 绕壁古山名 |
wéi wài fāng wú jìn guī shí tà yuè míng |
围外坊无禁 归时踏月明 |
《同裴起居厉侍御放朝游曲江》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同裴起居厉侍御放朝游曲江》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与裴起居、厉侍御在清晨放朝(即退朝)后一同游览曲江的景象,曲江是唐代长安城内的著名胜地,景色宜人。诗中的每一句都在描绘游览时所见之景,充满了诗意的宁静和自然之美。下面逐段解释:
1. **性同相见易,紫府共闲行** - “性同相见易”意味着因为性情相投,所以相见非常愉快。接下来“紫府共闲行”描述的是在紫府(神仙所居之地,这里泛指美景)中悠闲地散步,充满了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喜爱和欣赏。
2. **阴径红桃落,秋坛白石生** - “阴径红桃落”描绘了在阴凉的小径上,红艳的桃花已经凋落,预示着春意的消逝和夏的临近。“秋坛白石生”则是在秋天的祭坛上,白石显得格外醒目,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更迭与自然的循环。
3. **藓文连竹色,鹤语应松声** - “藓文连竹色”写的是苔藓与竹林交织的美景,仿佛绿意浓重的画面。而“鹤语应松声”则是一幅更加幽静的画面,鹤的叫声与松林的风声相互应和,营造出一种和谐而静谧的氛围。
4. **风定药香细,树声泉气清** - “风定药香细”描述的是风停后,空气中的药草香气变得更加细腻而浓郁。“树声泉气清”则是在树林与泉水之间,听到的不仅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有一股清新之气弥漫其中,让人感到身心愉悦。
5. **垂檐灵草影,绕壁古山名** - “垂檐灵草影”是描绘在悬挂着的檐下,灵草的影子投在地面上,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绕壁古山名”则是在墙壁上,有着古老的山川之名,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历史的悠久。
6. **围外坊无禁,归时踏月明** - “围外坊无禁”意味着在城外,没有了城内的禁令,人们可以自由地游览。“归时踏月明”则是在归途中,月光皎洁,仿佛是为这次美丽的游览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赏自然美景的愉悦心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赞美。
《同裴起居厉侍御放朝游曲江》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合所作的《同裴起居厉侍御放朝游曲江》。它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清晨游历曲江的场景,表达了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敬畏。
首先,诗中的“性同相见易,紫府共闲行”以人物的心理状态开篇,通过“性同”和“闲行”表达出诗人与友人之间和谐、亲近的关系,以及他们享受自然、放慢生活节奏的惬意心境。这里的“紫府”可能暗喻为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仙境,增添了画面的神秘色彩。
接着,诗人详细描绘了曲江的自然景色:“阴径红桃落,秋坛白石生,藓文连竹色,鹤语应松声”。红桃掉落,白石新生,显示出季节更迭的自然变迁;而“藓文连竹色,鹤语应松声”则通过细节描绘了植被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自然界的生动与宁静之美。这些景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进一步,诗中“风定药香细,树声泉气清,垂檐灵草影,绕壁古山名”继续扩展了画面的细腻与深邃。风定之后,细嗅药香,听树声与泉气的清雅,观察檐下灵草的影子,欣赏壁上的古山名。这些意象描绘了一种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最后,“围外坊无禁,归时踏月明”则表达了一种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生活态度。游历结束后,不再受到城市规则的束缚,回归自然,以月光为伴,结束了一天的游览,营造了一种悠闲与满足的结束氛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对生活态度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的情感。姚合以简洁、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和谐、宁静的自然画卷,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体验和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