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hòu dēng lóu
霁后登楼
bì shǔ gāo lóu shàng píng wú wàng bù qióng |
避暑高楼上 平芜望不穷 |
niǎo qióng shān sè qù rén xiē shù yīn zhōng |
鸟穷山色去 人歇树阴中 |
shù dài cháng hé shuǐ qiān tiáo ruò liǔ fēng |
数带长河水 千条弱柳风 |
àn sī duō shǎo shì lǎn huà yǔ zhī wēng |
暗思多少事 懒话与芝翁 |
《霁后登楼》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霁后登楼》描绘了作者在雨后登上高楼,眺望远方的景致与内心的感受。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避暑高楼上,平芜望不穷,**
- 这句描绘了作者在炎热的夏日,选择登高避暑。他站在高楼上,远眺广阔的平地与草地,这些景象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无法穷尽。
2. **鸟穷山色去,人歇树阴中,**
- 这句描述了飞鸟在山色之间飞来飞去,似乎是为了躲避夏日的炎热,而人们则选择在树荫下休息。鸟与人的行为形成了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在避暑方式上的差异。
3. **数带长河水,千条弱柳风,**
- 这句写到的是,几条河流贯穿其间,延伸出千条柔弱的柳枝在微风中摇曳,增添了景色的生动与自然的气息。
4. **暗思多少事,懒话与芝翁,**
-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思绪。在美景的映衬下,他开始回想许多往事,但又因为懒散或不愿打扰他人,选择将这些思绪藏在心中,不愿与芝翁(可能是他的一位朋友或亲近的人)分享。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后登楼所见之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也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情感,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与互动。
《霁后登楼》古诗词赏析:
《霁后登楼》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一首诗作,通过对雨后初晴登楼所见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描述避暑的场景**:“避暑高楼上”,开门见山地介绍了诗人登楼的目的,通过“避暑”二字暗示出夏日炎炎,诗人选择登高以求得片刻凉爽。这种场景的设置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
2. **远眺平芜的广阔与苍茫**:“平芜望不穷”,通过“平芜”这一意象,展现了辽阔的原野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无限延伸感,暗示出大自然的浩瀚与壮丽。这一句通过描绘远眺的景象,隐含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敬畏和向往。
3. **鸟、山与人的动态与静态对比**:“鸟穷山色去,人歇树阴中”,通过“鸟”与“山色”、“人”与“树阴”的对比,展现了动态与静态的和谐统一。鸟儿飞过山色,暗示了生命的自由与活跃;而人歇在树阴下,则呈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一对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宁静的向往。
4. **河水、柳风的静谧与生机**:“数带长河水,千条弱柳风”,通过“河水”和“柳风”这两个意象,描绘了雨后的清新与生机。河水缓缓流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千条弱柳随风轻摆,展现了自然界的柔和与生命力。这些意象的描写,不仅体现了季节变换带来的新奇与变化,也映射了诗人内心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深沉思考。
5. **结句的感慨与内省**:“暗思多少事,懒话与芝翁”,诗人借登楼之便,回顾过往,暗自思量起心中的诸多往事,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内省和对过去岁月的回味。这里的“芝翁”可能是一个泛指,代表着诗人希望分享心事的知音。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情感上的孤独与寻求理解的愿望,深化了诗作的情感层面。
综上所述,《霁后登楼》通过描绘雨后登楼所见的自然景色,巧妙地融合了个人情感的抒发与自然美的欣赏,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自然和谐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孤独和对过去岁月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