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n chén liàn wèi quē
藩臣恋魏阙
zhì lǜ kuī yuán huà yīn shēng gǎn bā fēng |
制律窥元化 因声感八风 |
hái cóng wàn lài qǐ gèng yǔ wǔ yīn tóng |
还从万籁起 更与五音同 |
xí xí lú huī shàng líng líng yù guǎn zhōng |
习习芦灰上 泠泠玉管中 |
qì suí shí wù hǎo xiǎng chè jì tiān kōng |
气随时物好 响彻霁天空 |
zì dé yīn yáng shùn néng lìng huì zé tōng |
自得阴阳顺 能令惠泽通 |
yuàn chuī hán gǔ lǐ cóng cǐ dá qián méng |
愿吹寒谷里 从此达前蒙 |
《藩臣恋魏阙》古诗词释义:
蒋防的《藩臣恋魏阙》这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让我们逐段解析其意思:
1. **制律窥元化, 因声感八风**:这一句描述了创作者通过对律制的深入研究,能够理解并感受到自然界的八种风象,暗示了通过精确的律制,可以窥探到自然法则与秩序。
2. **还从万籁起, 更与五音同**:这里表明声音或音乐可以来源于万物的细微声响(万籁),并能够与五行(金、木、水、火、土)的音调相互共鸣,表现了声音与宇宙万物、五行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3. **习习芦灰上, 泠泠玉管中**:芦灰上的习习微风和玉管中的泠泠清音,象征了纯净、自然的声音效果。芦灰与玉管,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珍贵之器,对比之下,强调了自然与艺术的融合之美。
4. **气随时物好, 响彻霁天空**:这句描绘了声音随着季节和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最终能穿透晴朗的天空,象征声音的力量能够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达深远。
5. **自得阴阳顺, 能令惠泽通**:自然界的阴阳平衡是万物生长的基础,通过正确的律制或声音调节,能够促进这种和谐,实现广大的福祉与和谐(惠泽通),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的追求。
6. **愿吹寒谷里, 从此达前蒙**: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希望所创造的声音能够吹进寒冷的山谷,消除蒙蔽与阴暗,带来光明与温暖,寓意通过艺术和知识的传播,能够照亮人心,消除误解与隔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规律、音乐艺术与社会和谐的深刻理解与美好愿望。
《藩臣恋魏阙》古诗词赏析:
《藩臣恋魏阙》是唐代文学家蒋防所作的一首诗,该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典型的律诗格式,内容以咏叹音乐之美及音乐对自然界的影响为线索,表达诗人对音乐艺术的赞美与崇尚,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具体赏析如下:
首联“制律窥元化,因声感八风”点出了音乐与自然宇宙的关系。制律,即制定音乐律度,这是人为的、有目的的创造。窥元化,意指深入理解和探求自然的奥秘,暗示音乐能与宇宙的法则相和谐,触发八方之风的变化,这是音乐艺术超越了人世的局限,达到了与自然界的共鸣。
颔联“还从万籁起,更与五音同”进一步阐述了音乐的普遍性和统一性。万籁,泛指自然界中各种声音,此处借指各种音乐元素。与五音同,指的是音乐与自然界中各种声音协调一致,形成了统一和谐的整体。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音乐与自然界的声音融合在一起,凸显了音乐的普遍性和包容性。
颈联“习习芦灰上,泠泠玉管中”描绘了音乐在不同载体中的表现形式,芦灰上的习习之声,可能是指轻柔、细腻的音乐在微风中的飘动,玉管中的泠泠之声,则是清脆、高雅的音乐在乐器中的流淌。这既是对音乐美的具体描述,也是对音乐带给人心灵宁静与愉悦的侧面反映。
尾联“气随时物好,响彻霁天空,自得阴阳顺,能令惠泽通,愿吹寒谷里,从此达前蒙”则升华了主题,表达了音乐对自然界和社会的积极影响。气随时物好,意味着音乐能够顺应自然界的时令变化,营造出和谐美好的氛围。响彻霁天空,表明音乐能穿越云雾,直达人心深处,给人带来精神的慰藉。自得阴阳顺,说明音乐蕴含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能引导人们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宇宙的和谐。愿吹寒谷里,从此达前蒙,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音乐能温暖人心,照亮前行的道路,使人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充满希望与力量。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音乐为载体,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赞美,强调了音乐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音乐对人心灵的积极作用,展现了诗人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