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rén wú mèng
至人无梦
měi yù cháng wèi qì zī yān biàn lòu zhī |
美玉常为器 兹焉变漏卮 |
jiǔ jiāng bēi mò yì zūn zǔ niàn kōng shī |
酒浆悲莫挹 樽俎念空施 |
fú cǎi gōng nán bǔ yíng xū shù yǐ kuī |
符彩功难补 盈虚数已亏 |
qǐ wéi gū wán hǎo yì yì lèi xiá cī |
岂惟孤玩好 抑亦类瑕疵 |
qīng yuè yīn suī zài cāo chí yì jiàn huī |
清越音虽在 操持意渐隳 |
fù xíng qī dà jiàng liáng pú wù tóng sī |
赋形期大匠 良璞勿同斯 |
《至人无梦》古诗词释义:
### 逐段解释诗词意思:
**作者:蒋防**
**标题:至人无梦**
蒋防的《至人无梦》是一首以哲学思考为内容的诗作,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探讨了生命、理想、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自我认知的深刻反思。
1. **美玉常为器,兹焉变漏卮**:诗开篇以“美玉”比喻理想、才华或美好的事物,通常被视为珍贵的存在。然而,“兹焉变漏卮”则指出即便这些美好事物,也会在某些情况下发生变化,变得不如人意,如同美玉变成了漏卮(盛酒的器具,但漏水),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与作用。
2. **酒浆悲莫挹,樽俎念空施**:此句进一步阐述了美好事物遭遇变故后的无奈与失落。即使想要从这些变化中汲取营养或价值(如同舀取酒浆),却发现已经无能为力;即使试图将它们用于有益之事(如同安排酒宴),却发现这些事物已成空谈,无法实现。
3. **符彩功难补,盈虚数已亏**:通过“符彩”(可能指象征或寓意),暗示事物的原貌或理想状态难以修补,而“盈虚数已亏”则指出事物已经经历了从满到空的循环,失去了其应有的完整与圆满,仿佛在暗示人生或理想状态的周期性变化与不可避免的消逝。
4. **岂惟孤玩好,抑亦类瑕疵**:这一句从自我认知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无论多好的事物,当其变化或失去时,就如同“瑕疵”,即便独自欣赏也好,也无法改变其不再完美的事实。
5. **清越音虽在,操持意渐隳**:即使事物依然存在,其内在的美好或价值(比喻为“清越音”)依然清晰可闻,但人们对待它的态度或操持其内在力量(“操持意”)却在逐渐削弱,表达了一种从热情到冷漠的过程。
6. **赋形期大匠,良璞勿同斯**:最后一句表达了对实现自我完善与追求卓越的渴望,就像期待技艺高超的大匠雕琢璞石为精品一样。同时也提出了警告,不要满足于现状,避免像诗中所描述的那样,让事物“空施”、“瑕疵”、“隳意”,要追求更高质量与意义的自我实现。
这首诗以美的象征物美玉为引子,深入探讨了个体在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事物变化的无常以及自我认知的挑战时的复杂情感与深邃思考。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和哲学式的探讨,蒋防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暂时失落后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美好事物追求的执着。
《至人无梦》古诗词赏析:
《至人无梦》是蒋防的诗歌作品,这首诗通过对比“美玉”与“漏卮”(有孔洞的酒杯)的转变,表达了对人生、命运、道德与修养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对比设定**:“美玉常为器,兹焉变漏卮”通过美玉和漏卮的对比,暗示了从卓越到衰败的转变。美玉原本是珍贵的器物,但“兹焉变漏卮”,变成了漏卮,寓意着原本美好的事物遭遇了变化或损失。
2. **情感表达**:“酒浆悲莫挹,樽俎念空施”通过酒和宴席的场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和生活的怀念,以及面对损失的悲伤和无奈。美玉变成漏卮,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就如同失去了欢聚的酒和宴席,情感表达得十分深切。
3. **哲理探讨**:“符彩功难补,盈虚数已亏”探讨了补救与时间的流逝。美玉的色泽和功能无法挽回,时间的流逝是无法弥补的。这里的“盈虚数已亏”意味着事物的美好与完满已经过去,无法恢复。
4. **自我反思**:“岂惟孤玩好,抑亦类瑕疵”不仅表达了对物的感慨,也隐含了对人性的反思。美玉的瑕疵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缺憾,也是道德与修养上的缺失。这里可能在探讨个人品质的缺失会如何影响到人生的价值和评价。
5. **命运与自我期许**:“清越音虽在,操持意渐隳”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行为的改变之间的矛盾。即使内心仍保持清越之音,但在行动上的懈怠和不坚持却逐渐削弱了这种内在的品质。这是对个人如何在困境中保持道德高洁的深刻反思。
6. **终章的祈愿**:“赋形期大匠,良璞勿同斯”表达了对命运和自我塑造的祈愿。这里“大匠”指的可能是命运或高明的引导者,希望自己的本质和才能能够被正确地使用和塑造,不要像美玉变成了漏卮一样,失去原有价值。
整体而言,《至人无梦》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作,通过对美玉的变故描绘,深刻探讨了人生的无常、道德的实践、自我反思与命运的祈愿等主题,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