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óu tiān tāi shān

游天台山

作者:顾非熊 
wú mén dōng qù lù sān qiān     dào dé chāng mén zàn pō chuán
吴门东去路三千   到得阊门暂泊船
lǎo fù chū yíng yīng dào xǐ     pín jū jiāng shàng xìn shuí chuán
老父出迎应倒屣   贫居江上信谁传
juǎn wǔ bǎi yī shí
卷五百一十

《游天台山》古诗词释义:

顾非熊的《游天台山》是一首五言古体诗,通过作者的行旅经历,抒发了游历山川的感慨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下面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1. **吴门东去路三千, 到得阊门暂泊船,**
- **吴门**:指苏州,因为苏州古称“吴门”。**东去路三千**:说明作者从苏州出发,向东行进,路程相当长,走了三千里的路程。
- **到得阊门暂泊船**:抵达苏州的另一著名门,阊门,然后暂时将船停泊。阊门是苏州的重要城门之一。

2. **老父出迎应倒屣,**
- **老父**:指作者的父亲。**出迎应倒屣**:老父亲出来迎接客人时,因急切而脱下鞋子,表现了对儿子归来的喜悦和急切之情。

3. **贫居江上信谁传,**
- **贫居江上**:指在江边居住的简陋生活。**信谁传**:这里可能指依靠他人传信,暗含了作者离家后,家中信件的传递问题,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4. **卷五百一十**:这句在古代诗词中,通常用于标示诗集的序号或位置。这里可能是表示此诗在某诗集中的编排位置,或者只是标记了诗的篇幅或序号,并非诗的内容。

整首诗通过描述从苏州出发前往天台山的旅程,表达了对故乡和家人的深切思念。作者在诗中提到的“倒屣”等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家人迎接的场景,增强了情感的真实感。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交通不便条件下,人们对外界信息传递的依赖和对家乡、亲人的牵挂之情。

《游天台山》古诗词赏析:

《游天台山》是唐代诗人顾非熊所作的一首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同时亦表现了他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勾勒出了一幅游子归家的温馨画面,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 开篇
首句“吴门东去路三千”点明了诗人从吴门(苏州)出发,向东前往天台山的行程,三千路遥,既体现了旅途的遥远,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探索精神。这里的“三千”并非实指,而是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路程的漫长。

### 中间两联
“到得阊门暂泊船,老父出迎应倒屣。”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到达目的地阊门(苏州的一个古城门)后,急匆匆地将自己的船只停下,准备迎接自己的父亲的情景。这里运用了“倒屣”这一典故,出自《后汉书·徐稺传》,意为迎客急切,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好就出门迎接,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热切期盼与激动心情。

“贫居江上信谁传”则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居住在江边的简陋之居,以及他在旅途中如何通过他人转述来传达自己的消息。这既体现了诗人生活的朴实无华,也暗示了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消息传递的艰难与不易。

### 结尾
“卷五百一十”这一句字面上似乎显得有些突兀,实际上,这可能是后人对诗人作品的标注,并非诗中所写。在古诗中,常以“卷”来指代诗歌的集子,通过这一数字,或许是为了表示这首诗所在的集子序列,或是一个附注,强调了诗人作品的数量或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总体赏析
顾非熊的《游天台山》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在自然与人文的交响中找到的宁静与安慰。诗中的情景描绘生动,情感真挚,既展现了诗人旅行途中的艰辛与期待,也反映了对家庭与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整首诗风格清新,意境深远,是唐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顾非熊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