ǒu yóu shí àng sēng shě ( xuān zhōu zuò )
偶游石盎僧舍(宣州作)
jiàn zi běn yōu yōng duō wèi juàn xián wǔ |
贱子本幽慵 多为隽贤侮 |
dé zhōu huāng pì zhōng gèng zhí lián jiāng yǔ |
得州荒僻中 更值连江雨 |
yī hè yōng qiū hán xiǎo chuāng qīn zhú wù |
一褐拥秋寒 小窗侵竹坞 |
zhuó láo qì sè yán pó fù píng yīng gǔ |
浊醪气色严 皤腹瓶罂古 |
hān hān tiān dì kuān huǎng huǎng jī liú wǔ |
酣酣天地宽 恍恍嵇刘伍 |
dàn wèi shì xìng qíng qǐ shì cáng lín yǔ |
但为适性情 岂是藏鳞羽 |
yī shì yī wàn cháo cháo cháo zuì zhōng qù |
一世一万朝 朝朝醉中去 |
《偶游石盎僧舍(宣州作)》古诗词释义:
杜牧的《偶游石盎僧舍(宣州作)》是一首表达诗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情感的诗,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贱子本幽慵,多为隽贤侮,得州荒僻中,更值连江雨**:
这句话展现了诗人谦逊的自我定位,称自己为“贱子”,暗示出身或地位不高,同时“幽慵”表示性情懒散、不愿多事。他提到自己因为这种性情而经常受到才华出众之人的嘲笑和轻视。接着描述自己被派到偏远的州府任职,正值连绵不绝的大雨,进一步突显了环境的艰苦和生活的不如意。
2. **一褐拥秋寒,小窗侵竹坞,浊醪气色严**:
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只能以一件棕色的外套(褐)抵挡秋天的寒冷。小窗外竹林的影子(竹坞)仿佛侵入室内,营造出一种与自然紧密相连的氛围。这里提到的“浊醪”(一种不怎么精致的酒)虽可能不那么上乘,但能提供一些温暖和慰藉。
3. **皤腹瓶罂古,酣酣天地宽,恍恍嵇刘伍**:
瓶瓶罐罐因年久而泛黄、饱满(皤腹),这不仅是对旧物的描绘,也是对时光流逝的隐喻。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感到天地之间似乎更加宽阔,这或许是在暗示,即使身处逆境,心灵的空间依旧可以无限广阔。这里提到“嵇刘伍”可能是指诗人自比嵇康和刘伶,两者都是东晋时期以饮酒著称的名士,这里借以表达诗人的洒脱与豁达。
4. **但为适性情,岂是藏鳞羽**:
这句话表明诗人只是为了顺应自己的性情而生活,而不是为了隐藏自己的才华(鳞羽,常比喻才华),显示了一种率真和淡泊的态度。
5. **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一生中虽然经历了无数个早晨,但几乎每天都是在醉意中度过。这既是一种无奈的自我调侃,也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诗人似乎在表达,无论外界如何艰难,他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总的来说,这首诗反映了诗人面对艰难环境时的洒脱态度和对内心情感的忠实表达,体现了他在逆境中追求自由、享受生活的精神风貌。
《偶游石盎僧舍(宣州作)》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偶游石盎僧舍(宣州作)》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致相融合的诗篇。诗中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自由与自然之美的向往。
1. **自我描绘**:杜牧自称为“贱子”,展现了他面对社会的不平等与压力时的自我认知,可能反映了他当时的处境或心态。用“幽慵”来形容自己的性格,表明他可能并不善于世故的交际,而更倾向于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2. **环境描写**:“得州荒僻中,更值连江雨”,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环境恶劣的地方,这与他的性格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比,或许是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自我。
3. **生活场景**:“一褐拥秋寒,小窗侵竹坞”,通过服饰和环境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在寒冷秋日里,与自然为邻的简单而质朴的生活。这种贴近自然的生活状态,暗示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繁华世界的疏离。
4. **饮酒与艺术**:“浊醪气色严,皤腹瓶罂古”,酒在古代文学中常象征着情感的释放和精神的自由。杜牧在这里通过饮酒与古朴的器物,展现了他对生活态度的自由与洒脱,同时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5. **文化与友谊**:“酣酣天地宽,恍恍嵇刘伍,但为适性情,岂是藏鳞羽”,通过提及嵇康和刘伶,显示出诗人不仅追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更渴望精神上的自由和与志同道合之人的交流。这里的“嵇刘伍”可能象征着诗人理想的交往圈子,强调了友谊和精神交流的重要性。
6. **社会与人生**:“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现实的疏离感。他认为人生不过是一瞬,而他在其中寻找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解脱,而非社会赋予的成功和地位。
整体而言,杜牧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个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也展现了他对自然、友谊、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通过这种自我剖析和生活场景的描写,杜牧向读者展示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寻找自我宁静和平和的生活哲学。